兩登黃甲去,一佩皂囊歸
出自宋代洪咨夔《何正言母安人挽詩》:
鳳采生丹穴,螢光聚絳幃。
兩登黃甲去,一佩皂囊歸。
萱老悲方切,蘭枯夢又非。
青山秋寂歷,客淚不勝揮。
注釋參考
兩登
猶言兩得、兩成。《商君書·徠民》:“今以草茅之地,徠 三晉 之民,而使之事本,此其損敵也,與戰(zhàn)勝同實。而 秦 得之以為粟,此反行兩登之計也。”
黃甲
(1).科舉甲科進(jìn)士及第者的名單。因用黃紙書寫,故名?!杜f五代史·選舉志》:“其判成諸色選人,黃甲下后,將歷任文書告赤連粘。” 宋 趙昇 《朝野類要·舉業(yè)》:“正奏名五甲也,吏部謂之黃甲闕榜,第五甲舊多貴顯,故或稱為相甲。”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科第·登第》:“黃甲由省中降下,唱名畢,以此升甲之人,附于卷末,用黃紙書之,故曰黃甲。是日貢院設(shè)香案于庭下,狀元引五甲內(nèi)士人拜香案,禮部亦遣官來贊導(dǎo),置黃甲于案中,而望闕引拜?!?/p>
(2).指進(jìn)士及第者。 清 蔣士銓 《空谷香·勸訟》:“君以堂堂黃甲,不能庇以青衣?!?/p>
(3).一種大蟹。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景明寺》:“寺有三池……或黃甲紫鱗出沒於繁藻?!?宋 陸游 《偶得海錯侑酒戲作》詩:“滿貯醇醪漬黃甲,密封小甕餉紅丁?!?/p>
皂囊
亦作“皁囊”。1.黑綢口袋。 漢 制,群臣上章奏,如事涉秘密,則以皂囊封之?!逗鬂h書·蔡邕傳》:“以 邕 經(jīng)學(xué)深奧,故密特稽問,宜披露失得,指陳政要,勿有依違,自生疑諱。具對經(jīng)術(shù),以皁囊封上?!?李賢 注引 應(yīng)劭 《漢官儀》:“凡章表皆啟封,其言密事得皁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自 漢 置八儀,密奏陰陽,皁囊封板,故曰封事?!?唐 杜牧 《長安雜題》詩之四:“束帶謬趨文石陛,有章曾拜皁囊封?!?明 李東陽 《送董子仁給事使琉球》詩:“歸憶皂囊封事在,殿前風(fēng)采尚崔巍?!?/p>
(2).指密封的奏章。 宋 梅堯臣 《大風(fēng)》詩:“ 風(fēng)伯 有罪五,孰肯進(jìn)皂囊。” 明 李東陽 《胡忠安公挽詩》:“皂囊繁出入,彤陛儼周旋?!?清 袁于令 《西樓記·檢課》:“官受京畿道御史,皁囊獻(xiàn)替,白簡繩糾?!?/p>
洪咨夔名句,何正言母安人挽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