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苕溪轉,遙憐震澤通
出自宋代蘇軾《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徙倚秋原上,凄涼晚照中。
水流天不盡,人遠思何窮。
問諜知秦過,看山識禹功。
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
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
追游慰遲暮,覓句效兒童。
北望苕溪轉,遙憐震澤通。
烹魚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注釋參考
苕溪
水名。有二源:出 浙江 天目山 之南者為 東苕 ,出 天目山 之北者為 西苕 。兩溪合流,由 小梅 、 大淺 兩湖口注入 太湖 。夾岸多苕,秋后花飄水上如飛雪,故名。 唐 羅隱 《寄第五尊師》詩:“ 苕溪 煙月久因循,野鶴衣製獨繭綸?!?宋 蘇軾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詩:“試選 苕溪 最深處,仍呼我輩不羈人?!?宋 張元干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喚取 謫仙 平章看,過 苕溪 ,尚許垂綸否?!?/p>
震澤
湖名。即今 江蘇 太湖 ?!稌び碡暋罚骸叭热?, 震澤 厎定?!?晉 李颙 《涉湖》詩:“ 震澤 為何在,今唯 太湖 浦?!?清 方文 《梅墩雜吟》之二:“ 震澤 多良友,招尋日不虛?!?/p>
蘇軾名句,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