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張伯壽《臨江仙》
天上姮娥元不老,人間紫府長春。朱顏鶴發(fā)更清新。觀音常自在,水月凈無塵。有子飄飄麟閣像,有孫庭下詵詵。他年看取遞成名。進(jìn)封加上國,榮拜太夫人。
注釋參考
進(jìn)封
進(jìn)授官職,加封名號?!逗鬂h書·耿弇傳》:“帝善之,進(jìn)封 況 為 隃麋侯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上:“ 真宗 即位之次年,賜 李繼遷 姓名,而復(fù)進(jìn)封 西平王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yǎng)新錄·竹汀居士年譜》:“先母自宜人進(jìn)封太恭人。”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qū)?!蹲髠鳌ふ压哪辍罚骸跋模?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yù) 注:“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p>
(2). 春秋 時(shí)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于上國,遂聘于 晉 ,以觀諸侯?!?孔穎達(dá)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薄秶Z·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韋昭 注:“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p>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后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yīng)分土,藩屏上國?!?李賢 注:“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yīng)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惟 布達(dá)拉 一區(qū),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shí)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nèi)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注:“時(shí)藩鎮(zhèn)竊據(jù),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薄都t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jī)會(huì),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jì)新支,--其實(shí)只為游覽上國風(fēng)光之意?!?/p>
太夫人
[offical's mother] 漢制列侯之母稱太夫人,后來凡官僚豪紳的母親不論在世與否,均稱太夫人
太夫人已不幸。——《漢書·李文蘇建傳》
上書太夫人。——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詳細(xì)解釋(1). 漢 制,列侯之母稱太夫子?!稘h書·文帝紀(jì)》:“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無得擅徵捕?!?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列侯之妻稱夫人。列侯死,子復(fù)為列侯,乃得稱太夫人。子不為列侯,不得稱也?!?/p>
(2).后世官吏之母,不論存歿,亦稱太夫人。 唐 韓愈 有《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 宋 政和 間,曾以“太”字為對生者的尊稱,令凡追封者皆去“太”字。見 宋 徐度 《卻掃編》卷上?!秲号⑿蹅鳌返谑嘶兀骸案婺?紀(jì)太傅 每日上朝進(jìn)署,不得在家。他家太夫人又身在內(nèi)堂,照應(yīng)不到外面的事?!?/p>
張伯壽名句,臨江仙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