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飲盜馬,楚莊忘絕纓
出自元代楊維楨《覽古四十二首 其三》:
秦穆飲盜馬,楚莊忘絕纓。
齊景恩一木,觸槐有淫刑。
婧女告齊相,稱說辯且正。
明朝拔槐令,婧父脫囚名。
注釋參考
盜馬
春秋 時(shí), 秦穆公 出游,其右驂亡失, 穆公 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 穆公 不罪食馬人,而賜其酒,以佐食。后 秦 晉 戰(zhàn)于 韓原 , 晉 軍圍 穆公 乘,食馬者三百馀人奮力救之,遂破 晉 軍,虜 晉惠公 。事見《呂氏春秋·愛士》。后用為賞罪臣而終得其力的典實(shí)。 三國(guó) 魏 曹植 《求自試表》:“臣聞明主使臣,不廢有罪。故奔北敗軍之將用, 秦 魯 以成其功;絶纓盜馬之臣赦, 楚 趙 以濟(jì)其難。”按, 趙 氏之先與 秦 共祖,故亦稱 秦 為 趙 。 唐 陳子昂 《座右銘》:“白珪玷可滅,黃金諾不罪。 秦穆 飲盜馬, 楚 客報(bào)絶纓?!薄缎绿茣り戀梻鳌罚骸拔羧搜诮~纓、飲盜馬者,豈忘其愛邪?” 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三折:“盜馬的死救 秦 亡,射鉤的生輔 齊 強(qiáng)?!?/p>
絕纓
1.扯斷結(jié)冠的帶。據(jù)漢劉向《說苑.復(fù)恩》載:楚莊王宴群臣,日暮酒酣,燈燭滅。有人引美人之衣。美人援絕其冠纓,以告王,命上火,欲得絕纓之人。王不從,令群臣盡絕纓而上火,盡歡而罷。后三年,晉與楚戰(zhàn),有楚將奮死赴敵,卒勝晉軍。王問之,始知即前之絕纓者。后遂用作寬厚待人之典。 2.用以形容男女聚會(huì),不拘形跡。楊維楨名句,覽古四十二首 其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