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強至《睹林夫詩編信筆》:
唐{1-1}子能詩世一家,不矜纖巧翦天葩。
直闚六義追風雅,世上騷人謾葦麻。
注釋參考
直闚
直接窺伺。 宋 曾鞏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 祿山 既舉兵,與 常山 太守 杲卿 ( 顏杲卿 )伐其后。賊之不能直闚 潼關 ,以公與 杲卿 撓其勢也。”
六義
(1).亦稱“ 六詩 ”。《〈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孔穎達 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xiàn)內容的方法。后指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唐 羅隱 《廣陵李仆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p>
(2).指六書。《晉書·衛(wèi)恒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蕓蕓親手澤?!眳⒁姟?六書 ”。
追風
(1).駿馬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云寺》:“ 琛 在 秦州 ,多無政績,遣使向 西域 求名馬,遠至 波斯國 ,得千里馬,號曰‘追風赤驥’?!?/p>
(2).泛指名馬。 唐 張祜 《愛妾換馬》詩:“綺閣香銷華廄空,忍將行雨換追風?!?明 馮夢龍 《情史·情憾·朝云》:“公答詩曰:‘……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
(3).形容馬行之速。《文選·曹植<七啟>》:“駕超野之駟,乘追風之輿?!?李善 注:“超野、追風,言疾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騁逸足以追風。” 陳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書樓夜坐雜感》詩:“天馬奔騰霧靄空,翩乎逐電與追風?!?/p>
(4).追隨前人的風尚。《宋書·孝義傳·郭原平》:“ 永興 郭原平 世稟孝德,洞業(yè)儲靈,深仁絶操,追風曠古,棲貞處約,華耇方嚴?!?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是以 枚 賈 追風以入麗, 馬 揚 沿波而得奇?!?/p>
(5).謂追逐風情。 唐 蔣防 《霍小玉傳》:“﹝ 鮑十一娘 ﹞性便辟,巧言語,豪家戚里,無不經過,追風挾策,推為渠帥。” 張友鶴 注:“追風,指追求女人的行為?!?/p>
(6).迎風,隨風。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單尖寶鐙挑,把追風膩旗兒裊?!?/p>
世上
世上 (shìshàng) 世界上;人間 in the world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騷人
騷人 (sāorén) 指詩人 poet 騷人墨客 泛指憂愁失意的文士、詩人 dejected poet 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畎住豆棚L》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巍?范仲淹《岳陽樓記》強至名句,睹林夫詩編信筆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