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張栻《五士游岳麓圖》:
閉門六月汗如雨,出門褦襶紛塵土。
文書堆案曲肱臥,夢逐征鴻過前浦。
西山突兀不可忘,勇往政須求快睹。
朝暾未升起微風(fēng),中流吚啞挾鳴櫓。
長林秀色已在望,有如出語見肝腑。
意行愛此松陰直,眼明還喜碑字古。
高低梵釋著幽居,深隱仙家開閟宇。
忽看宮墻高十丈,學(xué)宮峨峨起鄒魯。
斯文政倚講磨切,石室重新豈無補(bǔ)。
危梯徑上不作難,橫欄截出可下俯。
惟茲翼軫一都會,往事繁華雜歌舞。
變遷返覆寧重論,昔日樓臺連宿莽。
邇來人物頗還舊,豈止十年此生聚。
泉流涓涓日循除,華表何時(shí)鶴來語。
炎氣知不到山林,茗碗蒲{1|1}團(tuán)對香縷。
鼎來杖屨皆勝引,季也亦復(fù)仙步武。
洛陽年少空白頭,三閭大夫浪自苦。
一笑便覺真理存,高談豈畏丞卿怒。
不圖畫僧圣得知,貌與兒童作夸詡。
請君為我添草堂,風(fēng)雨蕭蕭守環(huán)堵。
注釋參考
朝暾
初升的太陽。亦指早晨的陽光?!端鍟ひ魳分鞠隆罚骸?扶木 上朝暾, 嵫山 沉暮景?!?唐 孟郊 《抒情因上郎中二十二叔監(jiān)察十五叔兼呈李益端公柳縝評事》詩:“明明三飛鸞,照物如朝暾?!?明 劉基 《為杭州鄭善止題<蓬萊山圖>》詩:“ 鐘山 燭龍?jiān)谄浔?,兩眼燁煜如朝暾?!?清 沉復(fù)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每見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郭沫若 《晨興》詩:“月光一樣的朝暾,照透了這蓊郁著的森林。”
升起
升起 (shēngqǐ) 向上升 uprise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 發(fā)射 take off微風(fēng)
(1).輕微的風(fēng)。《荀子·解蔽》:“微風(fēng)過之,湛濁動乎下,清明亂於上,則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漢 班婕妤 《怨歌行》:“裁為合歡扇,團(tuán)團(tuán)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宋 范成大 《春晚》詩之二:“微風(fēng)盡日吹芳草,蝴蝶雙雙貼地飛?!?清 劉純熙 《日暮》詩:“宿鳥樹高下,微風(fēng)云重輕。” 魏巍 《東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綠色的繡有和平鴿的旗幟,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風(fēng)里輕輕地飄蕩?!?/p>
(2).指日趨衰微的風(fēng)俗。 唐 杜甫 《杜鵑行》:“ 蜀 人聞之皆起立,至今相效傳微風(fēng)?!蔽?,一本作“ 遺 ”。
中流
中流 (zhōngliú)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midstream 大石當(dāng)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江河的中段 midstream 長江中流 中等 medium吚啞
(1).象聲詞。形容摩擦碰撞聲。 宋 無名氏 《九張機(jī)》詞之四:“四張機(jī),吚啞聲里暗顰眉?!?/p>
(2).象聲詞。鳴叫聲。 清 徐芳 《義犬記》:“犬向客吚啞,若望救者。”
鳴櫓
亦作“ 鳴艣 ”。搖櫓聲。借指船行。 宋 王安石 《題朱郎中白都莊》詩:“藜杖聽鳴艣,籃輿看種田。” 宋 范成大 《倪文舉奉常將歸東林》詩:“相過得得款溪門,雪夜前村聽鳴櫓。” 宋 陸游 《航?!吩姡骸俺贸眮y鳴艣,過磧細(xì)扶柁?!?明 劉基 《彭澤阻風(fēng)》詩:“不寐殘缸猶閃滅,動情鳴櫓數(shù)啞謳?!?/p>
張栻名句,五士游岳麓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