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蔡戡《沈朝議之淵挽詩》:
早擅云間譽(yù),唯公伯仲賢。
諫篇余祖烈,經(jīng)學(xué)自家傳。
出處無余恨,哀榮得兩全。
善人今已矣,埋玉向新阡。
注釋參考
余恨
不盡的恨怒;遺憾。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於是 要離 席闌至舍,誡其妻曰:‘我辱勇士 椒丘訢 於大家之喪,餘恨蔚恚,暝必來也。慎無閉吾門。’” 晉 傅玄 《怨歌行·朝時(shí)篇》:“ 涂山 有餘恨,詩人詠《采葛》?!?元 楊維楨 《新枝海棠》詩:“梅郎底事多餘恨,怪殺珊瑚不肯書。”
哀榮
哀榮 (āiróng) 死后辦得很隆重的喪事 ceremonious funeral 褒獎(jiǎng)之命,雖已表于哀榮,遺奠之恩,宜再申于軫悼?!拙右住都辣R虔文》兩全
兩全 (liǎngquán) 顧全雙方;成全兩個(gè)方面 be satisfactory to both parties;have regard for both demands 兩全其美 兩全的辦法蔡戡名句,沈朝議之淵挽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