衲僧無(wú)定度,南岳與天臺(tái)
出自宋代釋法薰《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九夏安居畢,布袋結(jié)頭開(kāi)。
衲僧無(wú)定度,南岳與天臺(tái)。
中路{上祝下土}著腳指頭,方知南山一夏不辜負(fù)你。
注釋參考
衲僧
和尚,僧人。 唐 黃滔 《上李補(bǔ)闕》詩(shī):“諫草封山藥,朝衣施衲僧。” 元 薩都剌 《江城玩雪》詩(shī):“舟子迷歸寒浦外,衲僧疑在白云間。”《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況自此再三十年, 京 已壽登耄耋,更削髮披緇坐此洞中為衲僧耶?”
南岳
亦作“ 南岳 ”。山名。五岳之一。(1)指 衡山 ?!稌?shū)·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岳 ,如 岱 禮?!?孔 傳:“ 南岳 , 衡山 ?!薄稘h書(shū)·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岳 。 南岳 者, 衡山 也。” 田漢 《長(zhǎng)衡道上》詩(shī)之八:“十年夢(mèng)里朝 南岳 ,日斷層巒未許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稜栄拧め屔健罚骸?泰山 為東岳, 華山 為西岳, 霍山 為南岳, 恒山 為北岳, 嵩山 為中岳。” 郝懿行 義疏:“ 霍山 在今 廬江 灊縣 , 潛水 出焉。別名 天柱山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故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為南岳……以 霍山 即 南柱 ,亦止得為 漢武 之南岳,而不得為《爾雅》之南岳矣。”
見(jiàn)“ 南岳 ”。
與天
謂凡合乎天道者,則得天助?!秶?guó)語(yǔ)·越語(yǔ)下》“持盈者與天” 韋昭 注:“與天,法天也。”《管子·形勢(shì)》:“持滿者與天?!?尹知章 注:“能持滿者,則與天合?!薄妒酚洝ぴ酵蹙溘`世家》:“持滿者與天?!?司馬貞 索隱:“與天,天與也。言持滿不溢,與天同道,故天與之。”
釋法薰名句,偈傾一百三十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