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朝趙彥端《減字木蘭花》
屈亭湘浦。怨盡朝云還暮雨。知是誰何。賦得清愁爾許多。愛來慵去。此意平生成浪許。著盡茸袍。想像江梅雪後嬌。
注釋參考
賦得
凡摘取古人成句為詩題,題首多冠以“賦得”二字。如 南朝 梁元帝 有《賦得蘭澤多芳草》一詩。科舉時代的試帖詩,因試題多取成句,故題前均有“賦得”二字。亦應(yīng)用于應(yīng)制之作及詩人集會分題。后遂將“賦得”視為一種詩體。即景賦詩者也往往以“賦得”為題。 魯迅 《而已集·革命文學》:“‘賦得革命,五言八韻’是只能騙騙盲試官的?!?朱光潛 《談文學·作文與運思》:“從前人寫舊詩標題常用‘偶成’和‘賦得’的字樣……‘賦得’者定題分韻,拈得一字,就用它為韻做詩?!?/p>
清愁
凄涼的愁悶情緒。 宋 陸游 《枕上作》詩:“猶有少年風味在, 吳 箋著句寫清愁。” 清 龔自珍 《湘月·壬申夏》詞:“纔見一抹斜陽,半隄香草,頓惹清愁起?!?戴望舒 《煩憂》詩:“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爾許
猶言如許、如此。《三國志·吳志·吳主傳》“ 浩周 之還”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此鼠子自知不能保爾許地也?!?宋 楊萬里 《自音聲巖泛小舟下高溪》詩:“舟穩(wěn)何妨小,波恬爾許平?!?郭沫若 《南冠草》附錄《夏完淳》:“故余意以為《吳志》較為真切,且倉卒自縊之人,不會有爾許閑暇咬文嚼字也。”
趙彥端名句,減字木蘭花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