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似乾淳太史公,萬古不磨董狐筆
出自宋代程公許《李季實以龍鶴山菜餅見惠長句將之呂兄亦有和》:
山林遠志久封殖,誤隨小草輒輕出。
得似乾淳太史公,萬古不磨董狐筆。
太史龍鶴山中人,玩心竹素如醉醒。
煉師喜為作妙供,靈昔相間叢卉生。
七年飄搖湖海客,生怕魚鯉腐關(guān)膈。
圓規(guī)得自太史孫,清苦本來同氣質(zhì)。
十洲地產(chǎn)富瓊芝,龍鶴何曾欠蕨薇。
與君約歸如有期,躍鯉何用工姜芥胹。
注釋參考
得似
怎似;何如。 五代 齊己 《寄湘幕王重書記》詩:“可能有事關(guān)心后,得似無人識面時?” 宋 陳亮 《水調(diào)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詞:“自笑堂堂 漢 使,得似洋洋 河 水,依舊只流東?” 明 劉基 《四月二十二日郊外游》詩:“吾儕幸味苦,得似道傍李?”
太史公
漢 司馬談 為太史令,子 遷 繼之,《史記》中皆稱“太史公”。其說不一:(1)太史公為官名, 漢武帝 時置,因位在丞相之上,與三公相等,故稱。(2) 司馬談 為太史令, 司馬遷 尊其父,故稱。(3)太史令掌天文圖書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舊名而稱之。參閱《史記·太史公自序》“ 談 為太史公”三家注。綜上當(dāng)以第三說較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稱 司馬遷 。
萬古
萬古 (wàngǔ) 萬世 through the ages;forever;eternally 萬古長青不磨
不可磨滅。《后漢書·南匈奴傳論》:“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老侄你自己不要看輕,這個重擔(dān),卻在我叔侄兩人身上,將來維持世運,歷劫不磨?!?郭沫若 《文藝論集·太戈爾來華的我見》:“《迷途之鳥》里面也盡有一些好詩,象這刻石的一首,也可以說是不磨的佳作?!?/p>
董狐筆
指 春秋 時 晉 國史官 董狐 在史策上直書 晉 卿 趙盾 弒其君的事。后用以稱直筆記事、無所忌諱的筆法為“董狐筆”?!蹲髠鳌ば辍罚骸耙页?, 趙穿 殺 靈公 於 桃園 。 宣子 未出山而復(fù)。大史書曰‘ 趙盾 弒其君’,以示於朝。 宣子 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 孔子 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唐 杜甫 《寫懷》詩之二:“禍?zhǔn)?燧人氏 ,厲階 董狐 筆?!?宋 文天祥 《指南后錄·正氣歌》:“在 齊 太史簡,在 晉 董狐 筆?!?清 錢謙益 《恭聞泰昌皇帝升遐涂次感泣賦挽詞》之三:“盈朝 董狐 筆,執(zhí)簡欲何施?”亦省作“ 董筆 ”?!都魺翕旁挕らL安夜行錄》:“愿揮 董 筆祛疑惑,聊為 陳 人洗愧羞?!?/p>
程公許名句,李季實以龍鶴山菜餅見惠長句將之呂兄亦有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