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托后乘,武旅趨前旌。
出自唐朝儲(chǔ)光羲《貽鼓吹李丞,時(shí)信安王北伐,李公王》
北伐昧天造,王師示有征。轅門統(tǒng)元律,帝室命宗英。
靈威方首事,仗鉞按邊城。膏雨被春草,黃云浮太清。
文儒托后乘,武旅趨前旌。出車發(fā)西洛,營軍臨北平。
曰予深固陋,志氣頗縱橫。嘗思驃騎幕,愿逐嫖姚兵。
惟賢美無度,海內(nèi)依揚(yáng)聲。河間舊相許,車騎日逢迎。
折節(jié)下謀士,深心論客卿。忠言雖未列,庶以知君誠。
注釋參考
文儒
(1).指儒者中從事撰述的人。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jīng)者為世儒?!?明 李贄 《賈誼》:“ 班氏 文儒耳,只宜依 司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論也?!?王闿運(yùn) 《郭新楷傳》:“自 乾 嘉 以來,文儒分古今之學(xué)?!?/p>
(2).指講求禮樂教化的儒生。 晉 葛洪 《抱樸子·廣譬》:“干戈興則武夫奮,《韶》《夏》作則文儒起?!薄吨軙べR拔勝傳》:“乃招引文儒,討論義理?!?清 方苞 《讀<周官>》:“假如 戰(zhàn)國 秦 漢 之人能偽作,則《冬官》之缺,后之文儒有能補(bǔ)之者乎?”
(3).文士。 唐 李白 《自廣平乘醉走馬書懷》詩:“ 趙 俗愛長劍,文儒少逢迎?!?章炳麟 《辨<詩>》:“由 商 周 以訖六代,其民自貴,感物以形於聲,餘怒未渫,雖文儒弱婦,皆能自致?!?/p>
托后
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繼帝位或繼承職權(quán)﹐輔佐大政。武旅
武師,軍隊(duì)。《梁書·元帝紀(jì)》:“臣等分勒武旅,百道同趣?!?唐 儲(chǔ)光羲 《貽鼓吹李丞時(shí)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也》詩:“文儒託后乘,武旅趨前旌。” 唐 趙元一 《奉天錄》:“謀臣盈幕,武旅云萃。”
前旌
(1).帝王官吏儀仗中前行的旗幟。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行漏抱刻,前旌載鳶?!?唐 孟浩然 《送韓使君除洪州都曹》詩:“衣冠列祖道,耆舊擁前旌?!?清 吳敏樹 《己未上曾侍郎書》:“ 敏樹 於湖上瞻望前旌有日矣?!?/p>
(2).借指前軍,前線。 唐 劉長卿 《行營酬呂侍御時(shí)尚書問罪襄陽軍次漢東境上侍御以州鄰寇賊復(fù)有水火迫于征稅詩以見喻》:“不敢 淮南 臥,來趨 漢 將營。受辭瞻左鉞,扶疾往前旌?!?/p>
儲(chǔ)光羲名句,貽鼓吹李丞,時(shí)信安王北伐,李公王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