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生夢寐分途轍,深省一聲何處發(fā)
出自宋代釋紹曇《示寶頭陀之徑山打鐘》:
勞生夢寐分途轍,深省一聲何處發(fā)。
客系楓林半夜舟,僧敲煙寺黃昏月。
爭似凌霄峰頂頭,怒鯨吼徹千林秋。
飽噇眠漢不知曉,有眼如盲還聽否。
我儂會得無聞性,說與頭陀終不信。
不信試歸撞擊看,風(fēng)遞落花山意寒。
注釋參考
勞生
《莊子·大宗師》:“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勞生”指辛苦勞累的生活。 唐 張喬 《江南別友人》詩:“勞生故白頭,頭白未應(yīng)休?!?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題》詩:“勞生未了還東去,孤棹寒蓬宿浪花?!?明 劉基 《次韻和孟伯真感興》之二:“無用文章豈療飢,勞生筋骨已支離?!?郁達(dá)夫 《夜偕陳世鴻氏、松永氏宿鼓山》詩:“供宿 贊公 房,一洗勞生悴?!?/p>
夢寐
夢寐 (mèngmèi) 睡夢;夢中 dream 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三國演義》途轍
(1).路上之車跡。《五燈會元·智海平禪師法嗣·凈因繼成禪師》:“那知微笑已成途轍,縱使默然,未免風(fēng)波?!?/p>
(2).喻行事所遵循的途徑或方向。 康有為 《<禮運(yùn)注>序》:“始循 宋 人之途轍,炯炯乎自以為得之矣,既悟 孔子 不如是之拘且隘也?!?李大釗 《法俄革命之比較觀》:“抑知人群演進(jìn)之途轍,其最大之成功,固皆在最大犧牲、最大痛苦之后?!?郭沫若 《羽書集·青年化,永遠(yuǎn)青年化》:“那種途轍和我們民族精神的動向根本相反,我們的民族自有歷史以來便是反抗那種行徑的。”
深省
深省,深醒 (shēnxǐng,shēnxǐng) 深深地覺醒 thoroughly realize 發(fā)人深省的教訓(xùn)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稘h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dú)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釋紹曇名句,示寶頭陀之徑山打鐘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