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李紳《到宣武三十韻》
七月趨梁苑,三年謝尹京。舊風除物蠹,新律奉師貞。
龍節(jié)雙油重,蛇矛百練明。躍魚連后旆,騰虎耀前旌。
路轉金神并,川開鐵馬橫。擁旄差白羽,分轡引紅纓。
在浚風煙接,維嵩鞏洛清。貫魚奔騎疾,連雁卷行輕。
煙壘風調角,秋原雨洗兵。宿云看布甲,疏柳見分營。
鼓徹通宵警,和門候曉晴。虎符三校列,魚胄萬夫迎。
弄馬猿猱健,奔車角牴呈。駕肩傍隘道,張幕內連楹。
森戟承三令,攢戈退一聲。及郊知雨過,觀俗辨風行。
望宋憐思女,游梁念客卿。義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澤廣豚魚洽,恩宣豈弟生。善師忘任智,中略在推誠。
式宴歌鐘合,陳筵綺繡并。戲鼙千卒躍,均酒百壺傾。
樂與師徒共,歡從井邑盈。教通因漸染,人悅尚和平。
授鉞慚分閫,登壇荷列城。虛裘朝獨坐,雄劍夜孤鳴。
白發(fā)侵霜變,丹心捧日驚。衛(wèi)青終保志,潘岳未忘情。
期月終迷化,三年詎有成。惟看波海動,天外斬長鯨。
注釋參考
龍節(jié)
(1).龍形符節(jié)。《周禮·地官·掌節(jié)》:“凡邦國之使節(jié),山國用虎節(jié),土國用人節(jié),澤國用龍節(jié)?!?鄭玄 注:“澤多龍,以金為節(jié),鑄象焉?!?/p>
(2).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節(jié)。 唐 王維 《平戎辭》:“卷旆生風喜氣新,早持龍節(jié)靜邊塵?!?宋 蘇軾 《表忠硯碑》:“金券玉冊,虎符龍節(jié)?!?明 宋濂 《浙東行省右丞李公武功記》:“倬彼 李公 ,實涖東 浙 ?;⒎突?,侑以龍節(jié)。導宣皇靈,德柔威刷?!?清 朱彝尊 《送少詹王先生代祀南?!吩姡骸跋壬鷥Χ苏нw秩,誕持龍節(jié)臨百蠻。”
(3).竹節(jié)。亦借指竹。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引 吳維鶚 《題盆中飛白竹》詩:“細細分龍節(jié),輕輕洗玉肌,生來鳳尾貴,不怕雀頭癡?!?/p>
蛇矛
亦作“虵矛”。古兵器名。矛之長者。 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犀甲 吳 兵鬭弓弩,蛇矛 燕 戟馳鋒鋩?!?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陳安 刀矛并發(fā),十傷五六,一時目為壯士,而 平先 搏戰(zhàn),三交,奪其虵矛,懸頭澗曲,易若探囊?!?魯迅 《吶喊·風波》:“他兩手同時捏起拳頭,仿佛握著無形的蛇矛模樣,向 八一嫂 搶進幾步道,‘你能抵擋他么!’”
練明
潔白明凈。 唐 李白 《悲清秋賦》:“澄湖練明,遙海上月?!?/p>
李紳名句,到宣武三十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