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出自唐代王維《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詩)》:
厭見千門萬戶,經(jīng)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fā)何人。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采菱渡頭風(fēng)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山下孤煙遠(yuǎn)村,天邊獨(dú)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桃紅復(fù)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注釋參考
自歸
自行投案;自行歸順?!妒酚洝び蝹b列傳》:“ 解 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shí)告 解 ?!薄稘h書·王莽傳上》:“ 竦 與 崇 族父 劉嘉 詣闕自歸, 莽 赦弗罪?!薄缎挛宕贰鞘兰摇钚忻堋罚骸?遇 疑不受命, 再用 圍之, 隆演 使客將 何蕘 諭 遇 使自歸?!?/p>
村巷
村里中的巷道。 唐 王維 《田園樂》詩之四:“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宋 辛棄疾 《唐河傳·效花間體》詞:“覺來村巷夕陽斜。幾家,短墻紅杏花。” 王汶石 《風(fēng)雪之夜·大木匠》:“人都擠在村巷里,散在大路上?!?/p>
童稚
童稚 (tóngzhì) 兒童 child 童稚般的舉動 稚氣;幼稚 childishness不識
(1).不知道,不認(rèn)識?!对姟ご笱拧せ室印罚骸安蛔R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shí)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p>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吨芏Y·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鄭玄 注:“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dāng)報(bào)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p>
衣冠
衣冠 (yīguān) 衣服和禮帽 clothes and hat 服飾 dress 衣冠不整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gentle 衣冠之弟王維名句,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