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棣《再用前韻三首》:
刺頭底事向膠盆,沉湎應(yīng)從通率論。
人世百年都是夢,醉鄉(xiāng)四達總無門。
顛狂自索形骸外,酣適寧知禮法存。
日飲亡何真得計,袁絲由此脫全渾。
注釋參考
刺頭
(1).猶埋頭?!豆抛鹚拚Z錄》:“聞舉經(jīng)舉論,便刺頭入里許,念言念句,便遇著這般底,便是sha{1-1}人賊。”
(2).見“ 刺兒頭 ”。
底事
(1).何事。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關(guān)汝諸人底事,而生異議!” 宋 張元干 《賀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底》:“ 江 南俗語,問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來已入詩詞中。” 陳毅 《為蘇南磨擦答某君書》詩:“投降緣底事?敵偽已圖窮?!?/p>
(2).此事。 宋 林希逸 《題達摩渡蘆圖》詩:“若將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殺?!?清 李漁 《蜃中樓·怒遣》:“歸向慈親告,底事羞還怕。”
沉湎
沉湎,沉湎于 (chénmiǎn,chénmiǎn yú) 沉溺,耽于。比喻潛心于某事物或處于某種境界或思維活動中 be given to 沉湎于酒應(yīng)從
應(yīng)從 (yìngcóng) 對某種建議表示同意或答應(yīng) agree 他點頭應(yīng)從了大家的建議通率
曠達坦率?!稌x書·孫綽傳》:“ 綽 性通率,好譏調(diào)?!薄端螘し短﹤鳌罚骸?泰 好酒,不拘小節(jié),通率任心。”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佻達·鄭鮮之》:“ 宋 鄭鮮之 為人通率?!?/p>
(1).通常的比例?!吨芏Y·地官·小司徒》“乃經(jīng)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漢 鄭玄 注:“隰皋之地,九夫為牧,二牧而當(dāng)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dāng)一,是之謂井牧。”
(2).指通常的標(biāo)準(zhǔn)。 漢 王符 《潛夫論·相列》:“巧匠因象,各有所授,曲者宜為輪,直者宜為輿,檀宜作輻,榆宜作轂,此zheng{1-1}法通率也。”
(3).謂按照自然數(shù)順序增加。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一:“蓋數(shù)有通率,有進率、退率,不可一概而論。自一、二、三、四而至十,此數(shù)之通率也?!?/p>
陳棣名句,再用前韻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