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出自兩漢禮記《大學(xué)之道》: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釋參考
天子
天子 (tiānzǐ) 古以君權(quán)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emperor,the son of God 歸來見天子?!稑犯娂つ咎m詩》 天子坐明堂。以至于
見“ 以至 ”。
庶人
庶人 (shùrén) 泛指無官爵的平民;百姓 the common person 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jié);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shù)。——宋· 蘇軾《教戰(zhàn)守》壹是
一概,一律?!抖Y記·大學(xué)》:“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朱熹 集注:“壹是,一切也?!?/p>
修身
[cultivate one's moral character] 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
修身養(yǎng)性
詳細(xì)解釋陶冶身心,涵養(yǎng)德性。儒家以修身為教育八條目之一。 唐 元稹 《授杜元穎戶部侍郎依前翰林學(xué)士制》:“慎獨以修身,推誠以事朕?!?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真假堂吉訶德》:“意思其實很明白,是要小百姓埋頭治心,多讀修身教科書?!眳㈤啞抖Y記·大學(xué)》。
禮記名句,大學(xué)之道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