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獨坐》:
博山香霧散馡馡,袖手何妨靜掩扉。
六十年前故人盡,八千里外寄書稀。
昨朝送客桐江去,今日逢僧剡縣歸。
欲作小詩還復(fù)嬾,海鷗與我兩忘機。
注釋參考
博山
博山爐的簡稱。 南朝 宋 鮑照 《擬行路難》詩之二:“ 洛陽 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斲復(fù)萬鏤,上刻 秦 女?dāng)y手仙?!?宋 楊萬里 《和羅巨濟山居十詠》之七:“共聽茅屋雨,添炷博山云?!?清 趙翼 《七十自述》詩:“半篝殘火聽譙鼓,一縷名香裊博山?!?/p>
霧散
(1).喻消失凈盡。 晉 陸云 《盛德頌》:“ 三秦 席卷, 項籍 灰分,逋虜霧散,遺寇云徹。”《宋書·鄧琬傳》:“昔 吳 楚 連衡, 燕 淮 勁悍,塵擾區(qū)內(nèi),聲沸 秦中 ,霧散埃滅,豈非先鑒?!?宋 吳文英 《瑞鶴仙·贈絲鞋莊生》詞:“任真珠裝綴, 春申 客屨,今日風(fēng)流霧散?!?/p>
(2).喻盛多、廣泛?!段倪x·曹植<七啟>》:“獠徒云布,武騎霧散?!?劉良 注:“霧散,言多也?!?南朝 齊 王儉 《太宰褚彥回碑文》:“義既川流,文亦霧散?!?/p>
馡馡
香氣散逸貌。 宋 陸游 《獨坐》詩:“博山香霧散馡馡,袖手何妨靜掩扉。” 清 金農(nóng) 《過北碕精舍得宋高僧手寫<涅槃經(jīng)>殘本即題其后》詩:“向日苾芻香馡馡,馴禽相對無妄飛?!?胡蘊玉 《雜詩》之二十:“初暖東風(fēng)一棹歸,眾香晴晝散馡馡?!?/p>
袖手
(1).藏手于袖。表示閑逸的神態(tài)。 唐 韓愈 《石鼎聯(lián)句》序:“道士啞然笑曰:‘子詩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聳肩,倚北墻坐?!?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一折:“沒揣的兩鬢秋,爭如我便修身閑袖手。” 清 曹寅 《賀新郎·又昭序皇和詞甚美五迭前韻》詞:“此目楓亭閑袖手,瞥一雙游刃騰空怕。擣虀具,且高掛?!?/p>
(2).藏手于袖。謂不能或不欲參與其事?!稌x書·庾敳傳》:“參 東海王 越 太傅軍事,轉(zhuǎn)軍諮祭酒。時 越 府多雋異,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陸游 《書憤》詩之二:“關(guān)河自古無窮事,誰料如今袖手看?!?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予謝曰:‘吾幸獲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獨不愧于心乎?’” 張?zhí)煲?《新生》:“他們不甘心袖手看著自己家鄉(xiāng)受糟踏?!?/p>
何妨
何妨 (héfáng) 為什么不 why not 何妨一試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might as well 你何妨試一試陸游名句,獨坐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