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復(fù)安輿出,兒孫衣彩迎
出自宋代陳襄《故太師中書令曾魯公挽詞二首》:
南臺沙合后,元宰應(yīng)時生。
兩控龍飛雙,一調(diào)寶鼎烹。
筑山裴相樂,賜杖孔家榮。
無復(fù)安輿出,兒孫衣彩迎。
注釋參考
無復(fù)
(1).不再,不會再次?!秴问洗呵铩ちx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茍且得利,后將不可復(fù)得利也。”《晉書·王導(dǎo)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dǎo)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fù)憂矣?!?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fù)歸。”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圣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fù)有遺議於其間矣?!?/p>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樸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fù)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搜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fù)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fù)奴隸種?!?/p>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qiáng)不遠(yuǎn),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fù),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p>
(4).不能恢復(fù)。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guī)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dāng),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fù),殘類滅宗亡國是也?!?/p>
安輿
安車。《新唐書·趙隱傳》:“ 懿宗 誕日,宴 慈恩寺 , 隱 侍母以安輿臨觀。宰相方率百官拜恩於廷,即回班候夫人起居,搢紳以為榮?!?宋 姜夔 《小重山·趙郎中謁告迎侍太夫人將來都下》詞:“鵲報倚門人,安輿扶上了,更親擎。” 清 馮桂芬 《萬母徐太恭人六十壽序》:“會君方迎其生母 徐太恭人 就養(yǎng)京邸,始至,除書新賁,安輿適來,都人士榮之?!?/p>
兒孫
兒孫 (érsūn) 兒子和孫子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泛指后代 descendants衣彩
相傳 老萊子 行年七十,父母猶在,常身穿“五色綵褊襴衣,弄鶵鳥於親側(cè)”。事見《初學(xué)記》卷十七引《孝子傳》。后遂用作典故,稱孝養(yǎng)父母為“衣綵”。 唐 趙嘏 《送權(quán)先輩歸覲信安》詩:“衣綵獨(dú)歸去,一枝蘭更香?!?/p>
陳襄名句,故太師中書令曾魯公挽詞二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