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蔡襄《酂陽行》:
春秋書大水,災(zāi)患古所評。
去年積行潦,田畝魚蛙生。
今歲谷翔貴,鼎飪無以烹。
繼亦掇原野,草萊不得萌。
剝伐及桑棗,折發(fā)連簾甍。
誰家有倉囷,指此為兼并。
頭會復(fù)箕斂,勸率以為名。
壯強先轉(zhuǎn)徙,羸瘠何經(jīng)營。
天子憂元元,四郊揚使旌。
朝暮給饘粥,軍廩闕豐盈。
殍亡與疫死,顛倒投官坑。
坑滿棄道傍,腐肉犬豕爭。
往往互食噉,欲語心驚魂。
荒村但寂寥,晚日多哭聲。
哭哀聲不續(xù),饑病焉能哭。
止哭復(fù)吞聲,清血暗雙目。
隴上麥欲黃,寄命在一熟,麥熟有幾何,人稀麥應(yīng)足。
縱得新麥嘗,悲哉舊親屬。
我歌酂陽行,詩成寧忍讀。
注釋參考
止哭
將祭時止住哭聲。古代祭禮中的儀節(jié)?!秲x禮·士虞禮》:“升,止哭?!?胡培翚 正義:“升者,俟主人入室,乃從入也。止哭,為將祭也?!薄赌淆R書·文惠太子傳》:“但尊極所臨,禮有變革,權(quán)去杖絰,移立戶外,足表情敬,無煩止哭?!薄赌淆R書·文惠太子傳》:“望拜止哭,率由舊章?!?/p>
吞聲
[dare not cry out;gulp down one's sobs] 不敢出聲,特指哭泣不敢出聲
詳細解釋(1).不出聲;不說話。 漢 馬融 《長笛賦》:“于時也, 緜駒 吞聲, 伯牙 毀絃。”《后漢書·宦者傳·曹節(jié)》:“羣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唐 劉禹錫 《謝門下武相公啟》:“吞聲咋舌,顯白無路?!?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三折:“一個個都吞聲兒就牢獄?!?劉半農(nóng) 《恥辱的門》詩:“我呢?我除吞聲承受外,那空氣,你的上帝所造的空氣,還肯替我的呻吟,顫動出一半個低微的聲浪么?”
(2).無聲地悲泣。 唐 杜甫 《哀江頭》詩:“ 少陵 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 曲江 曲?!?宋 賀鑄 《憶秦娥》詞:“王孫何許音塵絶,柔桑陌上吞聲別?!薄度龂萘x》第三回:“帝與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飢餒,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覺,吞聲草莽之中?!?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是四種人……怙勢作威,足使人敲髓灑膏,吞聲泣血。”
清血
(1).指眼淚。 唐 杜牧 《杜秋娘》詩:“清血灑不盡,仰天知問誰?” 宋 歐陽修 《<龍茶錄>后序》:“余自以諫官供奉仗內(nèi),至登二府。二十餘年,才一獲賜,而丹成龍駕,舐鼎莫及,每一捧玩,清血交零而已?!?/p>
(2).謂血淚。 宋 文天祥 《哭母大祥》詩:“一聲鷄叫淚滿牀,化為清血衣裳濕?!?/p>
蔡襄名句,酂陽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