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和注釋
譯文
天平山腰泠泠流淌著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閑。
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飛瀉到山下去,給原本多事的人間再添波瀾。
注釋
白云泉:天平山山腰的清泉。
天平山: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
無心:舒卷自如。
閑:從容自得。
何必:為何。
奔:奔跑。
波浪:水中浪花,這里喻指令人困擾的事情。
白云泉問答
問:《白云泉》的作者是誰?
答:白云泉的作者是白居易
問:白云泉是哪個朝代的詩文?
答:白云泉是唐代的作品
問:白云泉是什么體裁?
答:七絕
問: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出自哪首詩文,作者是誰?
答: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白云泉》
問: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的下一句是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問: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
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云泉賞析
這首七絕猶如一幅線條明快簡潔的淡墨山水圖。詩人并不注重用濃墨重彩描繪天平山上的風(fēng)光,而是著意摹畫白云與泉水的神態(tài),將它人格化,使它充滿生機(jī)、活力,點染著詩人自己閑逸的感情,給人一種饒有風(fēng)趣的清新感。詩人采取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懷與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會風(fēng)浪,“興發(fā)于此而義歸于彼”,言淺旨遠(yuǎn),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詩的風(fēng)格平淡渾樸,清代田雯謂“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fā)?!保ā豆艢g堂集》)這一評語正好道出了這首七絕的藝術(shù)特色。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點出吳中的奇山麗水、風(fēng)景形勝的精華所在。天平山在蘇州市西二十里?!按松皆趨侵凶顬閸湼呗?,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巖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蔥蔥。山腰依崖建有亭,“亭側(cè)清泉,泠泠不竭,所謂白云泉也”,號稱“吳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瑩,“自白樂天題以絕句”,“名遂顯于世”。
然而,這一名山勝水的優(yōu)美景色在詩人眼簾中卻呈現(xiàn)為:“云自無心水自閑”。白云隨風(fēng)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瀉,從容自得。詩人無意描繪天平山的巍峨高聳和吳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卻著意描寫“云無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現(xiàn)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致的神態(tài)。句中連用兩個“自”字,特別強(qiáng)調(diào)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樂,逍遙而愜意。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無心水自閑”,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
- 次韻黔陽王令詩五絕句洞庭五百里巨浸,衡岳七十二高峰。不是公家椽樣筆,個中施手若為容。
- 洛陽橋三首嬴氏曾驅(qū)六合人,蔡侯只用一州民。立犀豈不賢川守,鞭石何須役海神。
- 寄湘鄉(xiāng)令鄉(xiāng)世賢身游羿彀偶相逢,安得初終若駏蛩。道學(xué)未容窺閫奧,吏師應(yīng)許叩鄰封。蕭條此意君誰問,落拓微官我更慵。盧白回旋真戲事,傍觀無用氣填胸。
- 白牡丹(一作長安牡丹)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先開紫牡丹。別有玉杯承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 和呂子梅題陳倅窗前新栽竹二首封殖要當(dāng)同種玉,翱翔端復(fù)見停鸞。此君不是塵中物,豈減樊川十萬竿。
- 海岸七里沙二首行人莫近岸邊行,便恐波頭打倒人。若道岸高波不到,玉沙猶濕萬痕新。
- 偈頌一百一十七首榴柄短長,鍋兒大小,家丑奪端花擘了。狼籍不小,慚惶不少。藏方師兄,平跋則個。
- 再贈陳高眼二首高眼先生本姓陳,閱人多矣妙通神。地爐傳得麻衣法,恐是希夷身后身。
- 潔堂惠菜餅次韻落花寒食漫從容,野摘堪供菜肚翁。一笑瑯玕青滿腹,紅綾還憶舊家風(fēng)。
- 熙寧以后祀高禖六首昔帝高辛,先禖筆祀。爰揆仲陽,式祈嘉祉。陳之科牲,授以弓矢。敷祐皇宗,施于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