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宗禪皆具眼,東西施貌各含顰
出自宋代劉克莊《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鏡中我詩三首》:
物我乖離果孰親,色空捏合本非真。
金狨馬上慚窮相,玉鏡臺中識幻人。
南北宗禪皆具眼,東西施貌各含顰。
眉間一點(diǎn)元無喜,頰上三毛豈有神。
注釋參考
南北宗
(1).我國佛教禪宗的兩個派別。佛教禪宗自五祖 弘忍 之后,分為南北二宗:南宗為六祖 慧能 所創(chuàng),主張“頓悟說”,行于南方;北宗為 神秀 所創(chuàng),主張“漸悟說”,行于北方。故有“南能北秀”、“南頓北漸”之稱。后世南宗大行,分為“五家七宗”。參閱《壇經(jīng)·頓漸品》。 宋 劉克莊 《六言偈》之四:“佛者別南北宗,儒家分 朱 陸 氏。”
(2).道教全真道的南宗和北宗。 金 王重陽 所傳者為北宗, 宋 張伯端 所傳者為南宗。 明 王祎 《青巖叢錄》:“全真之名昉於 金 世,有南北二宗之分。南宗先性,北宗先命?!?/p>
(3).我國山水畫自 唐 以后的兩種流派。南宗源于 王維 ,重渲染而少鉤勒;北宗源于 李思訓(xùn) 父子,重寫實而多用重彩。其說始于 明 董其昌 ,有崇南抑北傾向。見《容臺別集·畫旨》。 明 莫是龍 《畫說》:“畫之南北二宗,亦 唐 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 李思訓(xùn) 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 宋 之 趙干 、 趙伯駒 、 伯驌 ,以至 馬 、 夏 輩;南宗則 王摩詰 始用渲淡,一變鉤斫之法,其傳為 張璪 、 荊關(guān) 、 郭忠恕 、 董 、 巨 、 米 家父子,以至 元 之四大家?!?/p>
具眼
(1).謂有識別事物的眼力。 宋 陸游 《冬夜對書卷有感》詩:“萬卷雖多當(dāng)具眼,一言惟恕可銘膺?!?宋 嚴(yán)羽 《滄浪詩話·考證》:“ 杜 詩中‘師曰’者,亦‘ 坡 曰’之類,但其間半偽半真,尤為淆亂惑人,此深可嘆。然具眼者,自默識之耳?!?/p>
(2).指有眼力的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bǔ)·閨智·漂母》:“ 楚 漢 皆豪杰,無一人知 信 者,雖 高祖 亦不知,僅一 蕭相國 ,亦以與語故奇之,而母獨(dú)識拔于邂逅憔悴之中,真古今第一具眼矣?!?清 費(fèi)錫璜 《<友鷗堂集>序》:“ 叔威 詩雖不逮 李 杜 ,置之 元 、 白 、 蘇 、 陸 間,則并驅(qū)爭先。世有具眼不敢阿所好也?!?/p>
西施
西施 (Xīshī) 亦稱“西子”,春秋末年越國苧羅(今淅江諸暨南)人,為春秋時越王勾踐獻(xiàn)給吳王夫差的美女,后人用以代稱美女 Xi Shi,famous Chinese beauty in ancient China含顰
亦作“ 含嚬 ”。謂皺眉。形容哀愁。 唐 劉禹錫 《春去也》詞:“叢蘭裛露似沾巾,獨(dú)坐亦含嚬。” 前蜀 韋莊 《浣溪沙》詞:“日高猶自憑朱欄,含顰不語恨春殘。” 清 龔自珍 《虞美人》詞:“湘簾放下悄含顰,生怕梨花和月射啼痕?!?/p>
劉克莊名句,次竹溪所和薛明府鏡中我詩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