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
出自唐朝曹松《及第敕下宴中獻(xiàn)座主杜侍郎》
得召丘墻淚卻頻,若無公道也無因。
門前送敕朱衣吏,席上銜杯碧落人。
半夜笙歌教泥月,平明桃杏放燒春。
南山雖有歸溪路,爭那酬恩未殺身。
注釋參考
南山
南山 (Nán Shān) 指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 Zhongnanshan溪路
溪谷邊的路;溪水之路。 唐 張九齡 《赴使瀧峽》詩:“溪路日幽深,寒空入兩嶔?!?唐 王昌齡 《武陵開元觀黃煉師院》詩之一:“欲訪 桃源 入溪路,忽聞雞犬使人疑?!?唐 柳宗元 《入黃溪聞猿》詩:“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
谿路:山間小路。 唐 崔曙 《山下晚晴》詩:“寥寥遠(yuǎn)天靜,谿路何空濛。”
爭那
猶爭奈。 唐 白居易 《強(qiáng)酒》詩:“不然秋月春風(fēng)夜,爭那閒思往事何?” 唐 薛逢 《春晚東園曉思》詩:“也知留滯年華晚,爭那罇前樂未央!” 后蜀 毛熙震 《菩薩蠻》詞:“無憀悲往事,爭那牽情思。”
酬恩
謂報(bào)答恩德。 唐 羅隱 《青山廟》詩:“市簫聲咽跡崎嶇,雪恥酬恩此丈夫?!?宋 沉括 《謝進(jìn)守令圖賜絹表》:“生負(fù)素志,不能效力於當(dāng)年;沒而有知,尚期酬恩於瞑目?!?明 湯顯祖 《紫釵記·杏園題名》:“青云已是酬恩處,莫惜芳時(shí)醉錦袍?!?/p>
殺身
舍生;喪生?!赌印ぜ鎼壑小罚骸澳巳舴蛏偈?、惡衣、殺身而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難也。”《史記·楚世家》:“殺生以明君,臣之愿也。” 唐 盧綸 《雪謗后書事上皇甫大夫》詩:“豈言沉族重,但覺殺生輕。”《水滸傳》第四回:“提轄恩念,殺身難報(bào)?!?魯迅 《書信集·致黎烈文》:“ 明 末,真有被謠言弄得遭殺身之禍的?!?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 李泌 的歸隱是要避免殺身的災(zāi)難?!?/p>
曹松名句,及第敕下宴中獻(xiàn)座主杜侍郎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