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行良不惡,漸美同噉蔗
出自宋代王之道《苦雨呈蘄守徐次公》:
涉春苦淫雨,連綿過梅夏。
西來二十日,終朝走泥溠。
林霏欲開戶,檐溜又淙夜。
勢如黃河翻,聲若滄海瀉。
頹垣就崩摧,敗屋遂傾卸。
垂成麥傷潦,將老蠶病柘。
那知困羈旅,正恐害耕稼。
痛哉兵火余,人物久凋謝。
瘡痍索撫養(yǎng),嵬瑣煩教化。
方推中牟恭,復(fù)獲潁川霸。
是行良不惡,漸美同噉蔗。
況承雙魚書,敢緩千里駕。
平生慕山水,發(fā)勝每偷暇。
何妨見君子,大厭顧榮炙。
一舉欣兩得,重趼輕百舍。
登臨興何窮,吟詠樂無價。
猿鶴互酬對,云煙競邀迓。
巖松升松矯,溪橋斷蠟跨。
尚恨陰豐隆,未果訪姑射。
須煩段文昌,一出補天罅。
注釋參考
不惡
(1).謂不為惡聲厲色。《易·遯》:“君子以遠(yuǎn)小人,不惡而嚴(yán)?!?程頤 傳:“遠(yuǎn)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yán),使知敬畏。”
(2).不壞;不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賢媛》:“ 王凝之 謝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還 謝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釋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惡,汝何以恨廼爾?’” 唐 白居易 《雪后早過天津橋偶呈諸客》詩:“紫綬相輝應(yīng)不惡,白鬚同色復(fù)何如?” 魯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觸到草席的條紋,覺得這尸衾倒也不惡?!?/p>
噉蔗
(1).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diào)》:“ 顧長康 噉甘蔗,先食尾。人問所以,云漸至佳境?!焙笠浴皣n蔗”形容初時乏味而以后漸入佳境的狀況。 唐 韓愈 《答張徹》詩:“初味猶噉蔗,遂通斯建瓴。”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宋玘》之四:“美似狂酲初噉蔗,快如衰病得觀濤?!?孫中山 《<民權(quán)初步>自序》:“若以習(xí)練演試而治此書,則將如噉蔗漸入佳境,一旦貫通,則會議之妙用,可全然領(lǐng)略矣!”
(2).形容乏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屠赤水文》:“率意師心,託之自然;迺如噉蔗,都無回味?!?/p>
王之道名句,苦雨呈蘄守徐次公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