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shuí)言奉陵寢,相顧復(fù)沾巾
出自唐代溫庭筠《金虎臺(tái)》:
碧草連金虎,青苔蔽石麟。
皓齒芳?jí)m起,纖腰玉樹(shù)春。
倚瑟紅鉛濕,分香翠黛嚬。
誰(shuí)言奉陵寢,相顧復(fù)沾巾。
注釋參考
陵寢
(1) [emperor's or king's resting place;mausoleum]∶帝王及后妃的墳?zāi)辜澳沟氐膶m殿建筑
(2) [graveyard]∶墓地
祖宗陵寢
詳細(xì)解釋古代帝王陵墓的宮殿寢廟。借指帝王陵墓。《后漢書(shū)·祭祀志下》:“ 殤帝 生三百餘日而崩, 鄧太后 攝政,以尚嬰孩,故不列于廟,就陵寢祭之而已?!?唐 杜甫 《重經(jīng)昭陵》詩(shī):“陵寢盤(pán)空曲,熊羆守翠微?!薄睹魇贰ぬ婕o(jì)二》:“庚午,遣使祭歷代帝王陵寢,并加修葺。” 李瑛 《問(wèn)明陵》詩(shī):“珠貝絹帛,橫征暴斂,為修筑你帝王的陵寢?!?/p>
相顧
(1).相視;互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知音》:“乃稱(chēng) 史遷 著書(shū),諮 東方朔 ,於是 桓譚 之徒,相顧?quán)托??!?唐 白居易 《長(zhǎng)恨歌》:“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mén)信馬歸?!?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shū)》:“而相顧不發(fā),中外失望?!?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孝感之戰(zhàn)》:“嗣聞為余,皆相顧欷歔曰:‘此老尚無(wú)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p>
(2).互相照顧;互相照應(yīng)。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兄弟》:“二親既歿,兄弟相顧,當(dāng)如形之與影,聲之與響?!薄豆沤裥≌f(shuō)·吳保安棄家贖友》:“平時(shí)酒杯往來(lái),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關(guān),便爾我不相顧了?!?清 閻爾梅 《出都門(mén)往游西山》詩(shī):“二僕攜書(shū)隨行緩,相隔一里不相顧?!薄肚迨犯濉ゎV矣H王多爾袞傳》:“流賊橫行久,獷而眾,不可輕敵。吾觀其陣大,首尾不相顧。”
沾巾
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漢 張衡 《四愁詩(shī)》:“我所思兮在 雁門(mén) ,欲往從之雪紛紛,側(cè)身北望涕沾巾?!?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愚沾巾宿草,無(wú)媿抽毫。” 清 汪懋麟 《朝采投詩(shī)慰余秋懷迭韻為答》:“涼雨何分舊與新,每逢搖落欲沾巾?!?/p>
溫庭筠名句,金虎臺(tái)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
- 3害羞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