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舉頭望日邊,長安不見空云煙
出自宋代蘇軾《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仆賦詩十四韻,晉》:
山中舉頭望日邊,長安不見空云煙。
歸來長安望山上,時移事改應(yīng)潸然。
管弦去盡賓客散,惟有馬埒編金泉。
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飽風(fēng)雪輕山川。
屈居華屋啖棗脯,十年俯仰龍旗前。
卻因瘦病出奇骨,鹽車之厄?qū)幏翘臁?br>風(fēng)流文采磨不盡,水墨自與詩爭妍。
畫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鄭虔三絕君有二,筆勢挽回三百年。
欲將巖谷亂窈窕,眉峰修嫮夸連娟。
人間何有春一夢,此身將老蠶三眠。
山中幽絕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
能令水石長在眼,非君好我當(dāng)誰緣。
愿君終不忘在莒,樂時更賦囚山篇。
注釋參考
中舉
中舉 (zhòngjǔ) 科舉時代稱鄉(xiāng)試中式 pass the imperial exam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old China 《范進中舉》望日
望日 (wàngrì) 農(nóng)歷每月十五或十六日 the 15th day of a lunar month 望日前后。——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七月望日?!濉?袁枚《祭妹文》長安
[Chang'an] 長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漢、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陜西西安一帶
詳細(xì)解釋(1).古都城名。 漢高祖 七年(公元前200年)定都于此。此后 東漢 獻帝 初、 西晉 愍帝 、 前趙 、 前秦 、 后秦 、 西魏 、 北周 、 隋 、 唐 皆于此定都。 西漢 末綠林、赤眉, 唐 末 黃巢 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也曾建都于此。故城有二: 漢 城筑于 惠帝 時,在今 西安市 西北。 隋 城筑于 文帝 時,號 大興城 ,故址包有今 西安城 和城東、南、西一帶。 唐 末就舊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 西安城 。
(2). 唐 以后詩文中常用作都城的通稱。 唐 李白 《金陵》詩之一:“ 晉 家南渡日,此地舊 長安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淳熙八年》:“雪卻甚好,但恐 長安 有貧者?!?清 龔自珍 《同年馮文江索詩贈行》:“ 馮君 才大行孔修,少年挾策 長安 游?!?/p>
不見
不見 (bùjiàn) 不曾相見 do not see;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丟失 be lost;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zhuǎn)身就不見了云煙
云煙 (yúnyān) 煙氣和云霧,形容虛無飄遠(yuǎn)的東西或事物 cloud and mist 云煙沸涌?!啤?李朝威《柳毅傳》 出沒于云煙?!鳌?顧炎武《復(fù)庵記》蘇軾名句,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