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宋祁《送黃灝》:
橫步文林二十春,華顛初得半通綸。
江邊又濯滄浪水,堂上寧招骯髒人。
未分塵纓慚蕙帳,不緣羊酪棄羹蒪。
思家夕夢還都信,并附秋波六六鱗。
注釋參考
橫步
橫步 (héngbù) 一種交際舞步,舞蹈者將一只腳向旁移動(dòng),將另一只腳擦地移向此腳 side draw文林
文士之林。謂眾多文人聚集之處。后泛指文壇、文學(xué)界。《后漢書·崔駰傳論》:“ 崔氏 世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遂為儒家文林。”《晉書·應(yīng)詹傳》:“訓(xùn)導(dǎo)之風(fēng),宜慎所好, 魏 正始 之間,蔚為文林?!?明 陸采 《懷香記·赴辟登程》:“文林夸腹稿,信詞源 三峽 倒?!?清 曹寅 《送亮生游閩》詩:“橫絶文林世不知,誰供五木解嘲詩?!?魯迅 《花邊文學(xué)·考場三丑》:“于是使文人學(xué)士大嘆國學(xué)之衰落,青年之不行,好像惟有他們是文林中的碩果似的,像煞有介事了?!?/p>
華顛
白頭。指年老?!逗鬂h書·崔駰傳》:“ 唐且 華顛以悟 秦 , 甘羅 童牙而報(bào) 趙 ?!?唐 盧肇 《被謫連州》詩:“黃絹外孫翻得罪,華顛故老莫相嗤?!?清 趙翼 《接張廉船書寄答》詩:“欲作報(bào)章無別語,相期健飯到華顛?!?魯迅 《集外集拾遺·<哀范君三章>之一》:“華顛萎寥落,白眼看雞蟲?!?/p>
半通
即半印。古代下級官吏所用。 漢 揚(yáng)雄 《法言·孝至》:“由其德, 舜 禹 受天下不為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李軌 注:“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名邑之役?!?李賢 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眳⒁姟?半印 ”。
宋祁名句,送黃灝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