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醪三兩杯,沈憂積如掃
出自宋代王洋《還自伊山過金城宿覺慧寺贈(zèng)始寧禪師》:
家山三百里,處處逐流水。
舟行鑒影中,塵埃不須洗。
人言田間苦,我言田舍好。
濁醪三兩杯,沈憂積如掃。
昨與田父言,別白皆有證。
丈夫幸聽之,物物保性命。
歸來過山僧,僧始見客喜。
試與語艱難,不貪亦不止。
我徐覺言煩,乃靜觀厥理。
僧言禍與福,皆其自取爾。
吾師有明言,報(bào)應(yīng)有彼是。
所作既不同,所遭亦如此。
君言君自憶,我初不到耳。
及君受報(bào)時(shí),何用乏吾事。
去年梁宋災(zāi),載尸滿城市。
今年江淮南,囷窌有馀米。
善惡無兩岐,末流見殊致。
君后起念時(shí),覺此而已矣。
再拜謝高僧,師言誠有味。
解榻借僧綢,不覺已鼾鼻。
展轉(zhuǎn)未厭眠,雞鳴喚客起。
注釋參考
濁醪
濁酒。 晉 左思 《魏都賦》:“清酤如 濟(jì) ,濁醪如 河 ?!?唐 韋應(yīng)物 《效陶彭澤》詩:“掇英泛濁醪,日入會(huì)田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公孫九娘》:“家有濁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賓,奈何!”參見“ 濁酒 ”。
三兩
約數(shù),表示少量?!稘h書·蕭何傳》:“諸君獨(dú)以身從我,多者三兩人, 蕭何 舉宗數(shù)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宋 蘇軾 《惠崇春江晚景》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元 紀(jì)君祥 《趙氏孤兒》第三折:“三兩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無招對(duì)?!?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兩步就跑到我跟前,熱情地和我握手?!?/p>
沈憂
亦作“沉憂”。深憂。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二:“去去莫復(fù)道,沉憂令人老。” 宋 曾鞏 《秋夜》詩:“清淚昏我眼,沉憂回我腸?!?王統(tǒng)照 《車中》:“原來他正沉在一種幽綿的細(xì)微的沉憂的感思之中,所以沒有注意到自己所立的地位?!?/p>
王洋名句,還自伊山過金城宿覺慧寺贈(zèng)始寧禪師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