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纓三壽客,筆削兩朝書
出自唐代王珪《依韻和吳相公史院開局》:
曉下金門路,君筵聽召余。
簪纓三壽客,筆削兩朝書。
身老誰逢此,恩深盡醉歡。
傳聞訪遺事,應(yīng)走史臣車。
注釋參考
簪纓
簪纓 (zānyīng) 古代達(dá)官貴人的冠飾。后遂借以指高官顯宦 hat and ornaments 不將蘿薜易簪纓。——張悅《浥湖山寺》三壽客
年高望重的人。 宋 王明清 《揮麈后錄》卷一:“ 神宗 朝,詔修 仁 英 兩朝國史,開局日詔史院賜筵。時 吳沖卿 為首相,提舉二府及修史官,就席上成詩賦…… 王禹玉 云:‘曉下金門路,君筵聽召餘,簪纓三壽客,筆削兩朝書?!?/p>
筆削
筆削 (bǐxuē) 敬稱。請人修改文章 improve;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留情筆削,敦悅‘丘、墳’?!稌x書·皇甫謐傳》兩朝
(1).指前后兩個君主統(tǒng)治的兩代王朝。《南齊書·王儉傳》:“臣逢其時,而叨其位,??偠擞遥焦茔尯?。事涉兩朝,歲綿一紀(jì)?!?唐 杜甫 《蜀相》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jì)老臣心?!薄杜f唐書·韓弘傳》:“及 齊 、 蔡 賊平,勢屈入覲,兩朝寵待加等, 弘 竟以名位始終,人臣之幸也?!?/p>
(2).指兩個國家。《宋史·宇文昌齡傳》:“送 遼 使至 雄州 ,當(dāng)宴,從者不待揖而坐, 昌齡 誚其使曰:‘兩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禮渠可闕邪?’”
王珪名句,依韻和吳相公史院開局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