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侯丹《學古體》:
桐風吹月烏啼井,碧波濕露沈云影。
素絲牽玉轉(zhuǎn)泉華,美人睡覺燕支冷。
銀鉤掛簾北窗曉,翠鬟臨鏡雙鸞小。
黃衫少年望不來,寂寂庭階滿春草。
注釋參考
鉤掛
亦作“鉤掛”。見“ 鉤掛 ”。
亦作“鉤掛”。如鉤掛物。 漢 王充 《論衡·累害》:“嫉妬之人,隨而云起,枳棘鉤掛容體?!本﹦ 渡臣忆骸返谌龍觯骸般^掛三方來闖蕩: 老蔣 、鬼子、青紅幫?!?/p>
翠鬟
(1).婦女環(huán)形的發(fā)式。 唐 高蟾 《華清宮》詩:“何事金輿不再游?翠鬟丹臉豈勝愁?”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越嘆》:“春衫袖,血淚斑,風沙滿面捲翠鬟?!?/p>
(2).指美女。 宋 梅堯臣 《次韻和永叔退朝馬上見寄兼呈子華原甫》:“吟寄侍臣知有意,翠鬟爭唱口應乾。”
(3).比喻秀麗的山巒。 宋 楊萬里 《題王亞夫檢正峴湖堂》詩:“西峴山光照舊廬,北湖水色漾新居。翠鬟夜欲凌波去,玉鏡晨當掃黛初?!?/p>
臨鏡
對鏡。 唐 元稹 《三兄遺白角巾》詩:“暗梳蓬髮羞臨鏡,私戴蓮花恥見人。”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趙五娘憶夫》:“憶昔事君子,鷄鳴下君床,臨鏡理笄總,隨君問高堂?!?/p>
侯丹名句,學古體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