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有區(qū)子熒熒暉,觀以彝訓(xùn)或從違
出自唐代韓愈《送區(qū)弘南歸》:
穆昔南征軍不歸,蟲沙猿鶴伏以飛。
洶洶洞庭莽翠微,九疑镵天荒是非。
野有象犀水貝璣,分散百寶人士稀。
我遷于南日周圍,來見者眾莫依俙。
爰有區(qū)子熒熒暉,觀以彝訓(xùn)或從違。
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纆徽。
雖有不逮驅(qū)騑騑,或采于薄漁于磯。
服役不辱言不譏,從我荊州來京畿。
離其母妻絕因依,嗟我道不能自肥。
子雖勤苦終何希,王都觀闕雙巍巍。
騰蹋眾駿事鞍鞿,佩服上色紫與緋。
獨子之節(jié)可嗟唏,母附書至妻寄衣。
開書拆衣淚痕晞,雖不敕還情庶幾。
朝暮盤羞惻庭闈,幽房無人感伊威。
人生此難馀可祈,子去矣時若發(fā)機。
蜃沉海底氣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
處子窈窕王所妃,茍有令德隱不腓。
況今天子鋪德威,蔽能者誅薦受禨。
出送撫背我涕揮,行行正直慎脂韋。
業(yè)成志樹來頎頎,我當(dāng)為子言天扉。
注釋參考
熒熒
熒熒 (yíngyíng) 光閃爍的樣子 shimmering;twinkling;flichering 明星熒熒,開妝鏡也?!啤?杜牧《阿房宮賦》彝訓(xùn)
(1).日常的訓(xùn)誡?!稌ぞ普a》:“聰聽祖考之彝訓(xùn)?!?孔 傳:“言子孫皆聰聽父祖之常教?!?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jīng)》:“三極彝訓(xùn),其書言經(jīng)?!?范文瀾 注:“彝訓(xùn)猶言常訓(xùn)?!?/p>
(2).指尊長對后輩的教誨、訓(xùn)誡。 唐 元稹 《贈烏重胤父承玭等制》:“追念本始,無忘爾先,永錫追榮,用章彝訓(xùn)。” 王闿運 《武慎劉公墓志銘》:“當(dāng)世才德,莫能與儔,自非親服彝訓(xùn),孰能名之?!?/p>
從違
(1).依從或違背。 唐 韓愈 《送區(qū)弘南歸》詩:“爰有 區(qū)子 熒熒暉,觀以彝訓(xùn)或從違。” 錢仲聯(lián) 集釋引 孫汝聽 曰:“示以彝訓(xùn),或從或不從,故曰或從違。” 宋 文天祥 《至揚州·且行且止正依違》詩序:“時曉色漸分,去數(shù)步,則 金 一邊來牽住,回數(shù)步,則 杜 一邊又來拖行,事之難從違,未有如此之甚者?!?明 文徵明 《送劉君元瑞守西安敘》:“人心有從違,君自視於此,果能皆副其意乎?”
(2).跟從或離去。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請斬趙忠定》:“竊謂父子之閒,寧閒于存沒;賓主之際,則在于從違?!?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爾等何竟昧於從違而不早圖變計乎?”
(3).指境遇的順逆。 宋 陳師道 《南豐先生挽詞》之一:“身世從違里,功言取次休?!?任淵 注:“ 南豐 仕宦不偶,晚得掌誥,以憂去,遂死。蓋從違各半也?!?/p>
(4).謂取舍。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結(jié)構(gòu)》:“持此為心,遂不覺以生平底里,和盤托出,并前人已傳之書,亦為取長棄短,別出瑕瑜,使人知所從違,而不為誦讀所誤。” 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歧異之處,便由我比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譯本以定從違,又經(jīng) 素園 用原文加以校定。”
韓愈名句,送區(qū)弘南歸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