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出自唐代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 山行尋隱者不遇》: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關(guān)無僮仆,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yīng)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凈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釋參考
下山
下山 (xiàshān) 從山上走向山下 go down the hill 太陽西下 (of the sun) set 太陽還沒下山,我們就干完了 下山 (xiàshān) 地下采礦時(shí)挖掘的沒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傾斜巷道,主要用來由下向上運(yùn)送礦石 (of coal mining)slant roadway何必
何必 (hébì)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there is no need;why 何必去那么早之子
這個(gè)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馬?!?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金 元好問 《寄贈(zèng)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p>
丘為名句,尋西山隱者不遇 / 山行尋隱者不遇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