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
出自兩漢 司馬遷《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
摘自《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
解釋:憎惡一致,就要互相求助;喜好一致,就應(yīng)共同努力以達(dá)目的;利益一致,就是舍棄性命也在所不辭。
原文摘要:
令,侵奪諸侯之地,徵求滋多,誅罰良善,日以益甚。里語有之,‘舐及米’。吳與膠西,知名諸侯也,一時見察,恐不得安肆矣。吳王身有內(nèi)病,不能朝請二十馀年,嘗患見疑,無以自白,今脅肩累足,猶懼不見釋。竊聞大王以爵事有適,所聞諸侯削地,罪不至此,此恐不得削地而已?!蓖踉唬骸叭?,有之。子將柰何?”高曰:“同惡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趨,同利相死。今吳王自以為與大王同憂,原因時循理,棄軀以除患害於天下,億亦可乎?”王瞿然駭曰:“寡人何敢如是?今主上雖急,固有死耳,安得不戴?”高曰:“御史大夫晁錯,熒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忠塞賢,朝廷疾怨,諸侯皆有倍畔之意,人事極矣。彗星出,蝗蟲數(shù)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圣人之所以起也。故吳王欲內(nèi)以晁錯為討,外隨大
注釋參考
同惡相助
亦作“ 同惡相恤 ”。謂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蹲髠鳌らh公元年》:“《詩》云:‘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啎?,同惡相恤之謂也?!?孔穎達(dá) 疏:“諸侯有事,則書之於簡,遣使執(zhí)簡以告命。告則須救,故畏而不歸也。此簡書者,同有所惡則相憂之謂也?!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巴瑦合嘀?,同好相留……今 吳王 自以為與大王同憂,愿因時循理,棄軀以除患害於天下。”《六韜·發(fā)啟》:“與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惡相助……故無甲兵而勝?!?/p>成語解釋指對共同憎惡者,必相互援助以對付之。亦作“同惡相恤”。同惡相助出處《史記?吳王濞列傳》:“同惡相助,同好相留?!?h3>同好同好 (tónghào) 有相同愛好的人 people with the same hobby
相留
挽留?!抖膛陌阁@奇》卷十九:“兩人見是真仙來度他,不好相留。”《紅樓夢》第九一回:“嚇的 寳玉 站起身來,往外忙走, 黛玉 也不敢相留?!?/p>
同情相成
指有共同志趣,利害關(guān)系一致的人互相幫助把事情辦好。同欲相趨
欲望相同,趨向一致。同利相死
謂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淮南子·兵略訓(xùn)》:“同利相死,同情相成?!薄妒酚洝峭蹂袀鳌罚骸巴嘹叄嗨??!?/p>
司馬遷名句,史記七十列傳·吳王濞列傳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