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董嗣杲《江城與秋巖同賦》:
江柳青青暗古津,悲歌不獨是商人。
愁生獨醉重關晚,夢破相思故國春。
聲跡衰遲難應世,山林枯朽易全身。
歸期渺邈徒懷想,怨鳥花梢叫月頻。
注釋參考
聲跡
亦作“ 聲跡 ”。1.聲望與事跡。《后漢書·李法傳》:“﹝ 李法 ﹞出為 汝南 太守,政有聲跡。”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大統(tǒng)寺》:“ 蘇秦 時未有佛法,功德者不必是寺,應是碑銘之類,頌其聲跡也。” 宋 文天祥 《出真州》詩序:“予平生仕宦,聲跡比比,不曾至 淮 。”《元典章·臺綱二·體察》:“提刑按察司除聲跡不好者,仰御史臺體察,雖未任滿,許行奏代?!?明 李東陽 《武昌府學重修記》:“ 張公 以《春秋》舉進士,績學翰林,歷著聲跡?!薄独m(xù)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三十年》:“邊遠見職有聲跡者,使之內遷?!?/p>
(2).猶言音訊行蹤。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惡分疏》:“ 宋 人 許晝 , 閩 人 黃遘 , 遘 嘗宰 滑州 衛(wèi)南 ,與 畫 聲跡不疎?!薄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三:“一旦聲跡彰露,親庭罪責,將妾拘繫于內,郎趕逐于外,在妾便自甘心,卻累了郎之清德,妾罪大矣。”
(3).指用錄音機或語音學儀器記錄下來的聲音。 陳原 《社會語言學》9.1:“由于現代錄像和錄音技術的發(fā)展,所有聲跡或圖像,都能很方便地錄下來給人研究?!?/p>
見“ 聲跡 ”。
遲難
(1).謂緩慢而難于成功?!端螘り盃c徐廣傳論》:“由是仕憑借譽,學非為己,崇詭遇之巧速,鄙稅駕之遲難?!?康有為 《大同書》乙部第四章:“若 印度 、 波斯 、 突厥 以四進數,自四而八、十六、三十二,尤為遲難,於腦有損?!?/p>
(2).猶豫為難。 宋 洪巽 《旸谷漫錄》:“既撤席,廚娘整襟再拜曰:‘此日試廚,幸中臺意,照例支犒。’守方遲難,廚娘曰:‘豈非待檢例耶?’探囊取數幅紙以呈?!?/p>
應世
(1).順應世運?!豆騻鳌は骞拍辍贰靶倘艘病?漢 何休 注:“ 孔子 曰:三皇設言民不違,五帝畫象世順機;三王肉刑揆漸加,應世黠巧姦偽多?!?/p>
(2).應付世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吾見世中文學之士……不知有勞役之勤,故難可以應世經務也?!?清 劉大櫆 《吳錦懷墓志銘》:“﹝ 文采 ﹞童兒時,即早具應世之才,而祖父母尤愛憐之?!?王闿運 《湘綺樓論文》:“ 韓退之 遂云‘非 三代 兩漢 之書不敢觀’,如是僅得為擬古之文,及其應世……反不如時手駕輕就熟也?!?/p>
(3).謂佛、菩薩應化于世。 晉 慧遠 《沙門不敬王者論·體極不兼應》:“雖應世之見,優(yōu)劣萬差。” 隋煬帝 《寶臺經藏愿文》:“仰惟 如來 應世,聲教被物,慇勤微密,結集法藏?!?/p>
山林
山林 (shānlín) 有山和樹木的地方 mountain and forest 山林地區(qū)枯朽
枯朽 (kūxiǔ) 枯萎朽爛 withered and rotten全身
全身 (quánshēn) 整個身體 all over the body;the whole body 她全身都疼 外文活字一個字母的長度(m字寬),為破折號一半的短劃線 endash董嗣杲名句,江城與秋巖同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