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馬廷鸞《次韻周公謹見寄》:
射洪高蹈翁,哀歌淚盈盈。
幽居觀元化,悼此歲月更。
感遇三十篇,讀之慨余情。
白露號玄蟑,春日鳴倉庚。
注釋參考
感遇
(1) [grateful for good treatment]∶對他人的知遇表示感激
且先帝謬顧,情同布衣,既今恩重命輕,遂感遇忘身。——《晉書·庾亮傳》
(2) [sigh forth one's sufferings]∶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3) [sigh with emotion]∶對所遇事物的感慨
詳細解釋(1).感激知遇。 晉 庾亮 《上疏乞骸骨》:“且先帝謬顧,情同布衣,既今恩重命輕,遂感遇忘身?!薄杜f五代史·唐書·明帝紀六》:“ 琪 , 梁 之故相,私懷感遇,敘 彥威 在 梁 歷任,不欲言偽 梁 故也?!?明 皇甫汸 《奉答子安兄》詩:“感遇興長謡,來章緬幽契。”
(2).對所遇事物的感慨。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又有事物牽於外,情理動於內(nèi),隨感遇而形於嘆詠者一百首,謂之‘感傷詩’。”
(3).感應(yīng)遇合。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 林塘 知其異人,因問以神仙感遇之事?!?/p>
三十
(1).數(shù)詞。十的三倍。《詩·小雅·無羊》:“三十維物,爾牲則具。”《左傳·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2).指三十歲?!斗Y梁傳·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南朝 梁簡文帝 《戲贈麗人》詩:“自矜心所愛,三十侍中郎?!?唐 崔灝 《贈王威古》詩:“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
(3).指三十年。 唐 權(quán)德輿 《古興》詩:“人生大限雖百歲,就中三十稱一世。”
余情
謂充沛的情趣。 元 趙孟頫 《奉和本齋先生首夏即事》:“閒居有真趣,曲肱寄餘情?!?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七二:“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
馬廷鸞名句,次韻周公謹見寄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