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兩漢賈誼《吊屈原賦》: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
屈原,楚賢臣也。
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
”遂自投汨羅而死。
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cè)聞屈原兮,自沉汨羅。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嗚呼哀哉!逢時不祥。
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
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
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
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
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
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
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
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注釋參考
屈原
屈原 (Qū Yuán) (約公元前340—前278) 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國貴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內(nèi)政外交大事。他主張對內(nèi)舉賢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lián)齊抗秦。后因遭貴族排擠,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軍一舉攻破楚都郢。他懷著亡國的悲痛,在長沙附近汩羅江懷石zi{1-1}殺。他一生寫下許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詩篇,成為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國民歌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歌體裁楚辭。主要代表作品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等。在詩中抒發(fā)了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表達了對昏庸王室和腐敗貴族的無比憎恨和對楚國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體現(xiàn)了他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為此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他的作品語言優(yōu)美,想象豐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傳誦,對后世影響極大,他的詩篇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化寶庫的偉大貢獻 Qu Yuan賢臣
賢明的臣子?!稏|周列國志》第二回:“君王不畏天變,黜逐賢臣,恐國家空虛,社稷不保。”
賈誼名句,吊屈原賦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