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陸游《送襄陽鄭帥唐老》:
鄭侯骨相非復(fù)常,伏犀貫額面正方。
聲名赫奕勤天子,家世富貴連椒房。
武能防秋北平道,文全落筆中書堂。
畿西謀帥國大事,當寧久弄黃金章。
一朝丹詔自天下,兩班仰首看騰驤。
鄭侯此行端可羨,繡旗皂纛戈如霜。
三更傳令出玉帳,平旦按陣來球場。
宿兵萬灶盡貔虎,牧馬千群皆驌驦。
酒酣賦詩幙府和,縱橫健筆誰能當?雖然鄭侯志意遠,虎視直欲吞北荒。
榆林雁門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黃。
出師有路吾能說,直自襄陽向洛陽。
注釋參考
骨相
(1).指人或動物的骨骼、形體、相貌。 唐 韓愈 《韶州留別張端公使君》詩:“久欽 江總 文才妙,自嘆 虞翻 骨相屯?!?清 黃遵憲 《度遼將軍歌》:“人言骨相應(yīng)封侯,恨不遇時逢一戰(zhàn)?!?/p>
(2).指花木枝干的姿態(tài)。 宋 楊萬里 《芭蕉》詩:“骨相玲瓏透入窗,花頭倒掛紫荷香?!?茅盾 《櫻花》:“它沒有梧桐那樣的癩皮,也不是桃樹的骨相,自然不是楓--因為楓葉照眼紅的時候,它已經(jīng)零落了?!?/p>
(3).內(nèi)里;實質(zhì)?!缎咽篮阊浴煽h令競義婚孤女》:“常言道:佛是金裝,人是衣裝。世人眼孔淺的多,只有皮相,沒有骨相?!?/p>
非復(fù)
(1).不再是。《后漢書·荀彧傳》:“縱數(shù)城或全,其餘非復(fù)己有。” 唐 李華 《長門怨》詩:“自驚羅帶緩,非復(fù)舊來心。” 清 唐甄 《潛書·匪更》:“及其敝也,衿傾袪錯,四垂紕離,非復(fù)緇衣矣。”
(2).不像是。《太平廣記》卷十引 晉 葛洪 《神仙傳·王興》:“帝顧侍臣曰:‘彼非復(fù)學(xué)道服食者,必 中岳 之神以喻朕耳!’”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竝見 姮娥 與眾仙姬逍遙按樂,殆所謂《霓裳羽衣》、鈞天雅奏者,非復(fù)人世間所有。” 清 無名氏 《后會仙記》:“ 仇 受而飲之,甘溫香美,非復(fù)人世間物?!?/p>
伏犀
指人前額至發(fā)際骨骼隆起。舊時迷信者以為顯貴之相?!逗鬂h書·李固傳》“ 固 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 唐 李賢 注:“匿犀,伏犀也。謂骨當額上入髮際隱起也?!薄杜f唐書·方伎傳·袁天綱》:“ 馬侍御 伏犀貫?zāi)X,兼有玉枕,又背如負物,當貴不可言?!?明 劉若愚 《酌中志·見聞瑣事雜記》:“此子頂圓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貫頂法,宜令讀書?!?/p>
額面
額面 (émiàn) 票面 face amount 額面一百元正方
正方 (zhèngfāng) 方形的各邊長都相等 square 正方盒子陸游名句,送襄陽鄭帥唐老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