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昔逋客,誅茅此營屋
出自宋代沈與求《游玲瓏山因訪朱氏草堂》:
平生丘壑心,馀事不掛目。
藜杖南山來,要使富幽矚。
異哉小玲瓏,蟠峙蒼弁腹。
修藤結(jié)懸崖,飛溜響空曲。
伏石臥虎狀,騰拏雜奔鹿。
砑然互吞吐,側(cè)路劣容足。
拂拭古蘚紋,字刻翳新綠。
標(biāo)傍玲瓏名,奇怪殆天屬。
捫蘿上絕頂,坦坦類平陸。
俯首瞰來蹤,穹然在幽谷。
傳聞昔逋客,誅茅此營屋。
清魂不可招,千載想遺躅。
我思造物巧,妙供幽人祿。
揮斤役山只,斲此一拳玉。
云窗與霧閣,一一相亙屬。
豈無部曲眾,猿鶴即更仆。
豈無節(jié)旄貴,松檜自張纛。
此事久棄置,蛛絲網(wǎng)巖麓。
翩翩佳公子,心古韻不俗。
駕言脫華簪,茲焉卜幽筑。
終日面巑岏,世故豈容觸。
指點空洞姿,喜氣政堪掬。
挾策校昔游,健步念須續(xù)。
亦有招隱詩,薄暮不可讀。
注釋參考
傳聞
傳聞 (chuánwén) 聽到流傳 it is said 傳聞?wù)f你將同她結(jié)婚 通過多人才了解 hearsay 輾轉(zhuǎn)流傳的消息 rumor 傳聞多失逋客
(1).逃離的人。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請迴俗士駕,為君謝逋客?!?/p>
(2).避世之人;隱士。 唐 司空圖 《光啟丁未別山》詩:“此去不緣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明 唐寅 《題畫》詩:“只容逋客騎驢到,不許朝官引騎來。” 清 金農(nóng) 《重游王屋抵暮出山》詩:“學(xué)道苦云晚,取誚古逋客?!?/p>
(3).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 唐 白居易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詩:“暮年逋客恨,浮世 謫仙 悲?!?前蜀 韋莊 《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興》:“酒市多逋客,漁家足夜航。”《人民日報》1952.5.3:“他毅然去了,拍賣什物,在寂寞的海島做了十九年的逋客?!?/p>
誅茅
亦作“ 誅茆 ”。1.芟除茅草。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或誅茅而剪棘,或既西而復(fù)東?!?閩 徐夤 《新葺茆堂》詩:“翦竹誅茆就水濱,靜中還得保天真。” 明 汪廷訥 《獅吼記·談禪》:“他風(fēng)流慷慨世間稀,選勝誅茅堂搆美?!?/p>
(2).引申為結(jié)廬安居。 龐樹松 《檗子書來約游》詩:“到此倘嫌山水淺,人間何地可誅茅。”
營屋
(1).建造房屋。
(2).猶營房。《宋史·河渠志七》:“發(fā)捍江兵士五十名,專充開撩沙浦,不得雜役,仍從本府起立營屋居之?!?/p>
沈與求名句,游玲瓏山因訪朱氏草堂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