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經(jīng)森欲動,珠像儼將怡。
出自唐朝皮日休《獨在開元寺避暑,頗懷魯望,因飛筆聯(lián)句》
煩暑雖難避,僧家自有期。泉甘于馬乳,苔滑似龍漦。
--皮日休
任誕襟全散,臨幽榻旋移。松行將雅拜,篁陣欲交麾。
--陸龜蒙
望塔青髇識,登樓白鴿知。石經(jīng)森欲動,珠像儼將怡。
--皮日休
筠簟臨杉穗,紗巾透雨絲。靜譚蟬噪少,涼步鶴隨遲。
--皮日休
煙重回蕉扇,輕風(fēng)拂桂帷。對碑吳地說,開卷梵天詞。
--陸龜蒙
積水魚梁壞,殘花病枕奇支。懷君瀟灑處,孤夢繞罘罳。
--陸龜蒙
注釋參考
石經(jīng)
(1).刻在石上的儒家經(jīng)典。 漢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豐 摹古文《易》、《書》、《詩》、《左傳》于石,此為石經(jīng)之始。 漢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有:(1) 漢靈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隸書寫成的“熹平石經(jīng)”,(2) 三國 魏 齊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隸三體刻石的“正始石經(jīng)”,亦稱“三體石經(jīng)”。(3) 唐文宗 開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書刻石的“唐開成石經(jīng)”。(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書“蜀石經(jīng)”,又稱“廣政石經(jīng)”。(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經(jīng)”,因用篆、隸二體,又稱“二字石經(jīng)”。(6) 宋 高宗 時御書刻石的“南宋石經(jīng)”,亦稱“宋高宗御書石經(jīng)”。(7) 清 乾隆 年間刻石的“清石經(jīng)”。參閱 清 顧炎武 《石經(jīng)考》、 清 萬斯同 《石經(jīng)考》、近人 張國淦 《歷代石經(jīng)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jīng)?,F(xiàn)存石碑刻經(jīng)規(guī)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經(jīng)。從 隋 代 大業(yè) 年間(公元七世紀(jì)初)刻起,到 明 代 萬歷 、 天啟 年間(公元十七世紀(jì)初)為止,大部分重要佛經(jīng)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開元寺避暑懷魯望》詩:“石經(jīng)森欲動,珠像儼將恰。”
皮日休名句,獨在開元寺避暑,頗懷魯望,因飛筆聯(lián)句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