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六代戰(zhàn)血埋,雙闕尚指山崔嵬。
出自宋朝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
干戈六代戰(zhàn)血埋,雙闕尚指山崔嵬。
當時君臣但兒戲,把酒空勸長星杯。
臨春美女閉黃壤,玉枝自蕊繁如堆。
後庭新聲散樵牧,興廢倏忽何其哀。
咸陽龍移九州坼,遺種變化呼風雷。
蕭條中原碭無水,崛強又此憑江淮。
廣陵衣冠掃地去,穿筑隴畝為池臺。
吳儂傾家助經(jīng)始,尺土不借秦人簁。
珠犀磊落萬艘入,金璧照耀千門開。
建隆天飛跨兩海,南發(fā)交廣東溫臺。
中間嶪嶪地無幾,欲久割據(jù)誠難哉。
靈旗指麾盡貔虎,談笑力可南山排。
樓船蔽川莫敢動,扶伏但有謀臣來。
百年滄洲自潮汐,事往不與波爭回。
黃云荒城失苑路,白草廢畤空壇垓。
使君新篇韻險絕,登眺感悼隨嘲咍。
嗟予愁憊氣已竭,對壘每欲相劘挨。
揮毫更想能一戰(zhàn),數(shù)窘乃見詩人才。
注釋參考
干戈
干戈 (gāngē) 干與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戰(zhàn)爭 weapons of war;war 能執(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抖Y記·檀弓》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化干戈為玉帛。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 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六代
(1).指 黃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稌x書·樂志上》:“ 周 始二《南》,《風》兼六代。昔 黃帝 作《云門》, 堯 作《咸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謂因前王之禮,設(shè)俯仰之容,和順積中,英華發(fā)外?!?南朝 梁 任昉 《天監(jiān)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樂,宮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學說例》:“雖然,六代之樂,今盡崩阤?!?/p>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漢 ?!顿Y治通鑒·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績之法不著,關(guān)七圣而課試之文不垂?!?胡三省 注:“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漢 ?!?/p>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 三國 魏 曹冏 有《六代論》,論 夏 、 殷 、 周 、 秦 、 漢 、 魏 興衰之由。文見《三國志·魏志·武文世王公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赌淆R書·高祖十二王傳論》:“若夫六代之興亡, 曹冏 論之當矣?!?/p>
(4).指 三國 吳 、 東晉 和 南朝 之 宋 、 齊 、 梁 、 陳 。 唐 李白 《留別金陵諸公》詩:“六代更霸王,遺跡見都城?!?宋 賀鑄 《水調(diào)歌頭·臺城游》詞:“南國本蕭灑,六代浸豪奢?!?清 顧炎武 《贈鄔處士繼思》詩:“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煙。六代江山好,愁來恣搜討?!?魯迅 《無題》詩之一:“六代綺羅成舊夢, 石頭城 上月如鉤?!?/p>
雙闕
(1).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上的樓觀?!豆旁娛攀住で嗲嗔晟习亍罚骸皟蓪m遙相望,雙闕百餘尺?!?唐 吳融 《送僧歸破山寺》詩:“別來雙闕老,歸去片云閒?!?明 王寵 《入消夏灣》詩:“千山翫迴轉(zhuǎn),雙闕開嶙峋?!?/p>
(2).借指宮門。 唐 廣宣 《駕幸天長寺應(yīng)制》詩:“宸游雙闕外,僧引百花間。”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比亦再過於雙闕,未嘗一對於清光。”
(3).借指京都。 三國 魏 曹植 《贈徐干》詩:“聊且夜行游,游彼雙闕間。” 唐 杜甫 《承間河北諸道節(jié)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之十:“意氣即歸雙闕舞,雄豪復遣 五陵 知。” 仇兆鰲 注:“雙闕,謂都中。” 明 戴縉 《楚江旅懷》詩:“客夢懸雙闕,鄉(xiāng)心逐五羊?!?/p>
崔嵬
崔嵬 (cuīwéi) 有石頭的土山 rocky mound or peak 慎事關(guān)門并早歸,眼前恩愛隔崔嵬。——《jin{1*1}瓶{1*1}梅》 高大;高聳 lofty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辭·屈原·涉江》 仙峰巔險峻嶺崔嵬?!斗馍裱萘x》王安石名句,和王微之登高齋三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