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代唐寅《嗅花觀音圖》:
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塵埃色身相。
辦取星冠與霞帔,天臺(tái)明月禮仙真。
注釋參考
拈花微笑
原為佛家語,比喻徹悟禪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成語解釋原為佛家語,比喻徹悟禪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拈花微笑出處《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jīng)》:“爾時(shí)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xiàn)世尊于金婆羅華,各各頂禮佛足,退坐一面。爾時(shí)世尊即拈奉獻(xiàn)金色婆羅華,瞬目揚(yáng)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有迦葉破顏微笑?!笔褂美渥约易鰜碜鋈?,原覺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緣也。檀唇
紅唇。多形容女子嘴唇。 唐 秦韜玉 《吹笙歌》:“檀脣呼吸宮商改,怨情漸逐清新舉。” 宋 秦觀 《南歌子》詞之三:“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lán)衫子杏黃裙。獨(dú)倚玉闌無語、點(diǎn)檀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重點(diǎn)檀脣臙脂膩,匆匆挽個(gè)拋家髻?!?/p>
塵埃
塵埃 (chén āi) 飛揚(yáng)的塵土 dust;dirt 塵埃傳播病菌 ;比喻污濁的東西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唐· 杜甫《兵車行》 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妒酚洝でZ生列傳》 蒙世俗之塵埃。色身
佛教語。即肉身?!独銍?yán)經(jīng)》卷十:“由汝念慮,使汝色身。”《金剛經(jīng)·離色離相分》:“如來説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陳雄 注引《壇經(jīng)》:“皮肉是色身?!?南朝 陳 徐陵 《長干寺眾食碑》:“則菩薩應(yīng)化,咸同色身,諸佛浄土,皆為揣食?!?唐 黃滔 《莆山靈巖寺碑銘》:“ 了公 八年冬十月坐亡,色身不壞?!薄抖膛陌阁@奇》卷三六:“小僧出家人,只這個(gè)色身,尚非我有,何況外物乎?”
唐寅名句,嗅花觀音圖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