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元代楊維楨《望洞庭》:
瓊田三萬六千頃,七十二朵青蓮開。
道人鐵精持在手,嘯引紫鳳朝蓬萊。
龍子臥抱明月胎,須臾化作桃花腮。
嗟爾云槎子,何處忽飛來?蓬萊之淺今幾尺?黃河之清今幾回?云槎子,云是江上來。
但知東方生,賣藥五湖上,不知張使者,北犯七斗魁。
云槎子,吾與爾何哉,任公釣竿在東海,潮壓桐江江上臺(tái)。
注釋參考
槎子
筏子。 魏巍 《戰(zhàn)斗在漢江南岸》:“天塌大家頂,過河有槎子。”
何處
哪里,什么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jié),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tái)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dú)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gè)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楊維楨名句,望洞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