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感物變,何異在山郊
出自宋代戴表元《春日城南聞禽鳥聲喧甚為賦二十二韻》:
今日春氣至,新禽各啁嘲。
豈無好唇舌,入耳何怓怓。
雊鵒最多端,能以巧自肴。
黃頭亦翾給,微吭和且調(diào)。
無計(jì)頗滑熟,烏鴉與鷦鷯。
自余不知名,喧呼雜竽簫。
黑衣猥雄黠,書動(dòng)固非梟。
均為樂其性,幸此風(fēng)日朝。
城南六七曲,荒園繞榛茅。
我來感物變,何異在山郊。
惟聞黃鸝至,不聞叫交交。
當(dāng)由戀幽谷,畏寒還避囂。
群英蓋壤內(nèi),小大一逍遙。
得氣不足悅,觸情遂相遼。
乘墉少年兒,挾彈欲見邀。
所規(guī)不滿掬,翻令污廚庖。
鷹鶻勢(shì)險(xiǎn)薄,爪長(zhǎng)尤善捎。
同群自伐擊,此禍極無聊。
深藏務(wù)遠(yuǎn)晦,尚懼形色招。
危機(jī)布平陸,況乃縱輕漂。
悲鄰復(fù)譬釋,當(dāng)鳴詎為妖。
但懷道傍樹,信美非其巢。
注釋參考
物變
事物變化?!痘茨献印ぬ┳逵?xùn)》:“人之所知者淺,而物變無窮?!?唐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詩:“一朝物變?nèi)艘喾牵拿婊臎鋈俗∠?。?宋 蘇轍 《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之一:“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變?!?王闿運(yùn) 《<桂陽州志序>》:“俱載物變,統(tǒng)之天文?!?/p>
何異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與某物某事沒有兩樣。 漢 賈誼 《鵩鳥賦》:“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 晉 張協(xié) 《七命》:“今公子違世陸沉,避地獨(dú)竄……愁洽百年,苦溢千歲,何異促鱗之游汀濘,短羽之棲翳薈?!?明 劉基 《旅興》詩之二八:“歲暮等淪落,何異蒿與蓬?” mao{1~1}澤{1*1}東 《向國(guó){1|1}民{1*1}dang的十點(diǎn)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以此行憲,何異**?!?/p>
山郊
遠(yuǎn)山郊野。 南朝 宋 謝莊 《侍宴蒜山詩》:“煙竟山郊遠(yuǎn),霧罷江天分。” 南朝 梁 江淹 《齊太祖高皇帝誄》:“散簪山郊,解佩松石。” 元 王惲 《過郊底村》詩:“離離殘雪點(diǎn)山郊,老樹冰崖映斷橋?!?/p>
戴表元名句,春日城南聞禽鳥聲喧甚為賦二十二韻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