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釋智圓《松下自遣》:
聚氣成此身,假緣暫寄世。
可憐自在性,本無煩惱系。
傍水與登山,悠然有深詣。
日在林下游,暮在林下宿。
供飲巖畔泉,充庖檻前菊。
半月一剃發(fā),半年一洗浴。
但得恣疏懶,何曾有榮辱。
新秋雨初霽,圓月照我屋。
扶病起看月,坐久偶成曲。
人生天地間,性分各自足。
捧檄何必喜,途窮何必哭。
容彭不為長(zhǎng),顏楊不為促。
四者俱如夢(mèng),何為自羈束。
彼笑我太狂,我笑彼太俗。
彼我更相笑,是非無實(shí)錄。
不如長(zhǎng)默默,恬淡過昏旭。
淵魚與林鳥,各得隨所欲。
舉頭誰是友,風(fēng)月與松竹。
注釋參考
疏懶
亦作“ 疏嬾 ”。亦作“疎懶”。亦作“疎嬾”。1.懶散。《北齊書·李繪傳》:“下官膚體疏嬾,手足遲鈍,不能逐飛追走,遠(yuǎn)事佞人?!?宋 范仲淹 《與朱氏書》:“此間疎懶成性,日在池塘,或至歡醉?!?明 劉基 《松葉酒歌寄梁安宅》:“我生疎嬾無所能,瘦皮黏骨危崚嶒?!?魯迅 《彷徨·孤獨(dú)者》:“我知道他疏懶,本不以杳無消息為奇,但有時(shí)也頗怨他不給一點(diǎn)消息?!?/p>
(2).松懈;懈怠。《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后來 少卿 已沒, 道元 襲了父任,出仕在外,官府事體煩多,把那奉真香火之敬,漸漸疎懶。”《紅樓夢(mèng)》第二三回:“你日日在外游嬉,漸次疏懶了工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