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朝劉禹錫《寄陜州姚中丞》
八月天氣肅,二陵風(fēng)雨收。旌旗闕下來,云日關(guān)東秋。
禹跡想前事,漢臺馀故丘。徘徊襟帶地,左右帝王州。
留滯悲昔老,恩光榮徹侯。相思望棠樹,一寄商聲謳。
注釋參考
留滯
亦作“ 留蹛 ”。1.停留;羈留。《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 漢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 周南 ,不得與從事,故發(fā)憤且卒?!?唐 王建 《荊門行》:“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fù)白頭在天涯?!?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道光 丙申,余留滯 嶺 外者,再閲歲矣?!?冰心 《六一姊》:“ 余媽 還舍不得走……她知道我萬不愿再留滯了,只得站起來謝了 六一姊 ,又和四圍的村婦紛紛道別。”
(2).指扣留,強(qiáng)行留人。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即將該魂驗(yàn)實(shí)放行,毋得勒索留滯?!?/p>
(3).擱置;阻塞?!度龂尽の褐尽じ呷醾鳌罚骸癌z 柔 ﹞處法允當(dāng),獄無留滯?!薄赌鲜贰ね鮾€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 儉 應(yīng)接銓序,傍無留滯。” 宋 司馬光 《乞與諸位往來商量公事札子》:“其執(zhí)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貴論議詳盡,事無留滯?!?孫中山 《建國方略·國際共同開發(fā)實(shí)業(yè)計(jì)劃》:“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dāng)之途……然后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易行,豈復(fù)有留滯之憂?”
(4).指擱置之事?!侗饼R書·循吏傳·郎基》:“﹝ 基 ﹞后帶 潁川郡 ,積年留滯,數(shù)日之中剖判咸盡。”
(5).屯積東西;積聚?!妒酚洝て綔?zhǔn)書》:“日者,大將軍攻 匈奴 ,斬首虜萬九千級,留蹛無所食?!?司馬貞 索隱:“留蹛無所食。墆(蹛)音迭,謂貯也。 韋昭 音滯,謂積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滯’字,則墆與滯同。按,謂富人貯滯積穀,則貧者無所食也?!薄逗鬂h書·段熲傳》:“ 匈奴 、種 羌 ,并擅其地,是為癕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zhuǎn)就滋大?!?/p>
(6).指身處困境?!冻o·東方朔<七諫·怨世>》:“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王逸 注:“言年已過五十,而輡軻沉滯,卒無所逢遇也?!?唐 杜甫 《引水》詩:“人生留滯生理難,斗水何直百憂寬。” 宋 司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詩:“知君留滯久,從此欲騰驤?!?/p>
(7).指身處困境之人?!稘h書·儒林傳序》:“臣謹(jǐn)案詔書律令下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xué)禮義為官,遷留滯?!?顏師古 注:“言治禮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學(xué)習(xí)禮義而為之,又所以遷擢留滯之人?!?/p>
恩光
猶恩澤。 南朝 梁 江淹 《獄中上建平王書》:“大王惠以恩光,顧以顏色。” 唐 元稹 《為蕭相謝告身狀》:“如臣寵榮,豈足為諭,慙惶踴躍,進(jìn)退難安,拜受恩光,戰(zhàn)汗交集。”《水滸傳》第七一回:“一則祈保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愿朝廷早降恩光?!?/p>
徹侯
爵位名。 秦 統(tǒng)一后所建立的二十級軍功爵中的最高級。 漢 初因襲之,多授予有功的異姓大臣,受爵者還能以縣立國。后避 武帝 諱,改稱通侯或列侯。 新莽 時(shí)廢。后用以泛指侯伯高官。 漢 賈誼 《陳政事疏》:“令 信 越 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二十徹侯。皆 秦 制,以賞功勞。徹侯金印紫綬?!?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徹侯緹帥,延飲必上座?!?清 吳偉業(yè) 《吳門遇劉雪舫》詩:“長兄進(jìn)徹侯,次兄拜將軍?!?/p>
劉禹錫名句,寄陜州姚中丞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