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陳中師《瑕瑜不相掩》:
出石溫然玉,瑕瑜素在中。
妍媸因異彩,音韻信殊風(fēng)。
讓美心方并,求疵意本同。
光華開縝密,清潤(rùn)仰磨礱。
秀質(zhì)非攘善,貞姿肯廢忠。
今來儻成器,分別在良工。
注釋參考
溫然
(1).溫和貌?!对?shī)·秦風(fēng)·小戎》“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漢 鄭玄 箋:“念君子之性,溫然如玉?!薄短綇V記》卷三四○引 唐 李景亮 《李章武傳》:“雖弘道自高,惡為潔飾,而容貌閑美,即之溫然?!?明 何景明 《張公去思碑》:“臨民溫然有餘度,人多易近。” 清 吳敏樹 《先考行狀》:“顧自其微有知識(shí)之日,日趨侍府君於家,而仰其容貌,則見其溫然以和,又儼然以莊也?!?/p>
(2).和潤(rùn)貌。 宋 蘇洵 《仲兄字文甫說》:“今夫玉非不溫然美矣,而不得以為文;刻鏤組繡非不文矣,而不可與論乎自然?!?/p>
(3).溫暖貌。 唐 羊士諤 《齋中有獸皮茵偶成詠》:“臥閣幸相宜,溫然承宴息?!?唐 姚合 《街西居》詩(shī)之二:“日出窮巷喜,溫然勝重衣?!?/p>
瑕瑜
(1).瑕,玉之斑痕;瑜,玉之光彩。比喻人的短處和長(zhǎng)處或事物的特點(diǎn)和優(yōu)點(diǎn)。 唐 武翊黃 《瑕瑜不相掩》詩(shī):“ 涇 渭 流終異,瑕瑜自不同?!?清 袁枚 《隨園隨筆·新舊唐書得失》:“ 宋 吳縝 作《<新唐書>糾謬》分二十目,層層駁辨,是矣!然瑕瑜不可盡掩?!眳⒁姟?瑕瑜互見 ”。
(2).謂指出缺點(diǎn)和優(yōu)點(diǎn)。 清 孫枝蔚 《送王筑夫北行兼呈李屺瞻》詩(shī):“君文齊 歐 曾 ,予詩(shī)擬 應(yīng) 徐 ;有作必相示,一字互瑕瑜。”
陳中師名句,瑕瑜不相掩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