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見東林怪蔓之詩三百年,字如金繩鐵索相糾纏
出自宋代范成大《次韻李器之編修靈石山萬歲藤歌》:
君不見東林怪蔓之詩三百年,字如金繩鐵索相糾纏。
不如李侯靈石句,筆陣壓倒長城堅(jiān)。
藤陰詩律兩秀發(fā),此段奇事今無前。
吾聞草木未有不黃落,雨荒霜倒相后先。
綿綿紫藟天所壽,風(fēng)雨不動常蒼然。
堅(jiān)姿絕鄰傲所,深本無極融三泉。
騰虯舞蛟矯欲去,流蘇絡(luò)帶翩如仙。
班荊藾芘得吾黨,酌泉共吸杯中天。
詩成一斗屬太白,擘箋揮掃如云煙。
北門西掖君自有,坐擁紅藥然金蓮。
山腰澗閽莫濡滯,早晚天風(fēng)吹蛻蟬。
注釋參考
不見
不見 (bùjiàn) 不曾相見 do not see;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丟失 be lost;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zhuǎn)身就不見了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鳥驚東林?!?唐 杜甫 《舍弟占?xì)w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p>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币喾褐干?。 唐 司空曙 《閑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xué),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魯迅 《墳·論“費(fèi)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yán)’,‘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diǎn)傾敗?!眳⒁姟?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xiàng)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biāo)榜, 鄒 顧 屹山斗?!?清 黃遵憲 《己亥續(xù)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百年
百年 (bǎinián) 指很多年 in a century;centenary;centennial;a hundred years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xiàng)脊軒志》 百年大計(jì)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lifetime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金繩
(1).黃金或其他金屬制的繩索。(1)用以編連策書?!逗鬂h書·方術(shù)傳序》:“然神經(jīng)怪牒,玉策金繩,關(guān)扃于明靈之府,封縢于瑤壇之上者,靡得而闚也?!薄赌淆R書·高帝紀(jì)上》:“披金繩而握天鏡,開玉匣而總地維?!?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繩?!薄杜f唐書·禮儀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繩連編玉簡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p>
(2).佛經(jīng)謂 離垢國 用以分別界限的金制繩索。 唐 李白 《春日歸山寄孟浩然》詩:“金繩開覺路,寶筏度迷川?!?王琦 注引《法華經(jīng)》:“國名 離垢 ,琉璃為地,有八交道,黃金為繩,以界其側(cè)。”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證果》:“看金繩寶筏相招,何須慮永劫沉身不可撈。” 清 吳偉業(yè) 《贈家園次湖州守五十韻》:“嵐光浮翠黛,塔勢界金繩?!?/p>
(3).借指地平線。 唐 劉長卿 《龍門八詠·退公龕》:“閒云隨錫杖,落日低金繩。” 康有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觀燈》詩:“空濛海月上金繩,又看秋宵 香港 燈?!?/p>
鐵索
(1).粗鐵鏈。 唐 韓愈 《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宋史·張永德傳》:“以鐵索千餘尺,橫截 長淮 ,又維巨木,自是備御益堅(jiān)矣?!?清 閻爾梅 《登峨嵋山》詩:“脊隥風(fēng)搖攀鐵索,頤崖石陷蹋藤梯?!?mao{1~1}澤{1*1}東 《長征》詩:“ 金沙 水拍云崖暖, 大渡 橋橫鐵索寒?!?/p>
(2).用粗鐵鏈制成的刑具?!肚逋ǖ洹ば桃弧罚骸岸íz具之圖……一曰鐵索,以鐵為之,長七尺,重五斤?!?清 鄭燮 《蓮峰》詩:“鐵索三條解上都,君王早為白寃誣?!?魯迅 《書信集·致胡風(fēng)》:“以我自己而論,總覺得縛了一條鐵索?!?/p>
相糾
相互檢舉、監(jiān)察?!吨芏Y·地官·鄰長》:“鄰長掌相糾相受?!?鄭玄 注:“相糾,相舉察。” 孫詒讓 正義:“糾兼舉察二義?!?/p>
范成大名句,次韻李器之編修靈石山萬歲藤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