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取義娥作畫師,借此二物為畫本
出自宋代汪炎昶《壁間古木新篁影有可愛走筆戲題》:
韋偃工古松,與可善枯竹。
豈如君家素壁上,有此天然畫兩幅。
一株古木欹墻東,狀如峨嵋山巔千歲萬歲之枯松。
旁有笛材拔孤玉,扶疏枝葉帶露而飾風。
天知君愛畫,欲為發(fā)一哂。
呼取義娥作畫師,借此二物為畫本。
戲從君家壁間摹寫之,一枝一葉俱無遺。
傍人來見道是畫,間如何畫無能之。
元來畫時不用諸葛筆、梁杲墨,別有妙法惹形跡。
偷見雖甚愛,或全瀲亮或模糊,隨時明暗有卷舒。
報君基欲觀此畫,請跨金鳥玉米面兔來其下。
注釋參考
取義
猶言求義。謂就義而死?!睹献印じ孀由稀罚骸吧?,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宋 文天祥 《自贊》:“ 孔 曰成仁, 孟 云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
作畫
繪畫。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漫畫而又漫畫》:“我才知道畫家作畫時候的調(diào)色、配色之類,都是多事。”
畫本
(1).繪畫的范本。 宋 陸游 《舟中作》詩:“村村皆畫本,處處有詩材。” 明 楊慎 《杜詩入畫》:“ 杜 詩‘花遠重重樹,云輕處處山’,畫本可作。”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連環(huán)圖畫”辯護》:“自然應該研究 歐洲 名家的作品,但也更注意于 中國 舊書上的繡像和畫本?!?/p>
(2).泛指畫冊。 明 張寧 《方洲雜言》:“先朝西域貢馬,高九尺餘,頸與身等,昂舉若鳳。余見今京師人家,多存畫本。” 清 梁章鉅 《楹聯(lián)叢話》卷四:“畫本紛披來野意,文辭古怪亦天真?!?郭沫若 《殘春及其他·月蝕》:“小孩子們聽說要到海邊,他們的歡喜真比得了一本新買的畫本時還要加倍?!?/p>
(3).指畫幅后面的襯紙。 清 陸時化 《書畫說鈴》十五:“ 張守中 桃花山鳥,名畫也?!朵N夏録》載之……同郡一宦,每過其店,輒譽是畫。黠者因至藏畫家,説以畫本日久,漿退紙縐,卷舒必為害,須加薄漿,直而藏之,可無恙?!?/p>
(4).在文書上簽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太宰揖吏科》:“若五部則遵往例,赴各科畫本,不敢異也。”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一·太宰揖吏科》:“聞部堂之至各科,科臣垂簾居內(nèi),部臣向內(nèi)揖,科臣簾內(nèi)答之。畫本畢,再揖而行,兩人不相面也?!?/p>
汪炎昶名句,壁間古木新篁影有可愛走筆戲題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