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既不通,改轅遂南指
出自唐代白居易《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
太原一男子,自顧庸且鄙。
老逢不次恩,洗拔出泥滓。
既居可言地,愿助朝廷理。
伏閣三上章,戇愚不稱旨。
圣人存大體,優(yōu)貸容不死。
鳳詔停舍人,魚書除刺史。
置懷齊寵辱,委順隨行止。
我自得此心,于茲十年矣。
余杭乃名郡,郡郭臨江汜。
已想海門山,潮聲來入耳。
昔予貞元初,羈旅曾游此。
甚覺太守尊,亦諳魚酒美。
因生江海興,每羨滄浪水。
尚擬拂衣行,況今兼祿仕。
青山峰巒接,白日煙塵起。
東道既不通,改轅遂南指。
自秦窮楚越,浩蕩五千里。
聞有賢主人,而多好山水。
是行頗為愜,所歷良可紀(jì)。
策馬度藍溪,勝游從此始。
注釋參考
東道
東道 (dōngdào) 請客的人或接待別人的人(當(dāng)東道)。也叫“東道主” host 邀請并招待客人的事 stand treat 做東道 東西;禮品 thing;gift;present 送些東道,他便混賬開上去。——明· 馮夢龍《警世通言》不通
(1).阻塞;不通達?!蹲髠鳌こ晒辍罚骸皷|道之不通,則是 康公 絶我好也?!薄冻o·九辯》:“閔奇思之不通兮,將去君而高翔?!?/p>
(2).不相往來?!度龂尽の褐尽り愃纪踔矀鳌罚骸敖一殒挪煌?,兄弟乖絶?!?/p>
(3).不共同使用?!抖Y記·內(nèi)則》:“外內(nèi)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p>
(4).不明白;不了解。《漢書·哀帝紀(jì)》:“皇天降非材之佑, 漢 國再獲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國 魏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 沖 等不通大體,敢以陳聞?!?王愿堅 《普通勞動者》:“說著,他動了真氣,象不屑于和這個不通情理的人說話似的,一翻身躺下去?!?/p>
(5).謂學(xué)識淺陋。 漢 王充 《論衡·別通》:“夫通人猶富人,不通者猶貧人也。俱以七尺為形,通人胸中懷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無一牒之誦?!?/p>
(6).謂文理悖謬不順。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音辭》:“是為一論物體,一就人情,殊不通矣?!?清 錢泳 《履園叢話·科第·鼎甲》:“邑宰見其文,以為不通,貼文於照墻,不取?!?/p>
改轅
改變車行方向。轅,車轅。 唐 王起 《墨子回車朝歌賦》:“改轅不爽於歸歟,反路自忘於勞止。” 唐 韓愈 《奉和兵部張侍郎馬帥已再領(lǐng)鄆州之作》:“來朝當(dāng)路日,承詔改轅時?!薄杜f唐書·劉鄴傳》:“昨以尚書員外郎奉使至 潞 ,旋承新命,改轅而東?!?/p>
白居易名句,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作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