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先秦 尉繚《尉繚子·兵令上》:
摘自《尉繚子·兵令上》
解釋:善于抵御敵人的,通常先以正面兵力與敵作戰(zhàn),然始以機(jī)動(dòng)兵力乘機(jī)打擊它,這是必勝的方法。
原文摘要:
則治,暴疾則亂。出卒陳兵有常令,行伍疏數(shù)有常法,先后之次有適宜。常令者,非追北襲邑攸用也。前后不次,則失也。亂先后,斬之。常陳皆向敵,有內(nèi)向,有外向,有立陳,有坐陳。夫內(nèi)向,所以顧中也;外向,所以備外也。立陳,所以行也;坐陳,所以止也。立坐之陳,相參進(jìn)止,將在其中。坐之兵劍斧,立之兵戟弩,將亦居中。善御敵者,正兵先合,而后扼之,此必勝之術(shù)也。陳之斧鉞,飾之旗章,有功必賞,犯令必死。存亡死生,在桴之端。雖天下有善兵者,莫能御此矣。矢射未交,長(zhǎng)刃未接,前噪者謂之虛,后噪者謂之實(shí),不噪者謂之秘。虛、實(shí)、[秘]者,兵之體也。
注釋參考
御敵
防御敵人?!犊讌沧印と宸罚骸懊轮\之將以御敵,先使之迎于敵所從來之方,為壇祈克乎五帝?!薄稌x書·明帝紀(jì)贊》:“ 晉陽(yáng) 御敵, 河西 全壤?!?/p>
正兵
(1).指擺開陣勢(shì)正面作戰(zhàn)的軍隊(duì)。對(duì)“奇兵”而言。《尉繚子·勒卒令》:“正兵貴先,奇兵貴后?!?宋 蘇洵 《權(quán)書上·攻守》:“吾觀古之善用兵者,一陣之間尚猶有正兵、奇兵、伏兵三者以取勝。” 明 李贄 《與周友山書》:“正兵法度森嚴(yán),無隙可乘,誰(shuí)敢邀堂堂而擊正正,以取滅亡之禍歟?”
(2).正規(guī)部隊(duì);主力部隊(duì)。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一:“又須分正兵三四千人屯守,積蓄芻糧?!?宋 葉夢(mèng)得 《石林燕語(yǔ)》卷八:“ 寶元 康定 間, 元昊 初叛, 契丹 亦以重兵壓境。時(shí)承平久,三路正兵寡弱,乃詔各籍其民,不問貧富,三丁取一,為鄉(xiāng)弓手。已而 元昊 寇 陜西 , 劉平 、 石元孫 等敗沒,死者以萬(wàn)計(jì),正兵益少?!?清 魏源 《圣武記》卷九:“﹝臣﹞應(yīng)督率 額勒登保 、 德楞泰 等,合剿 徐天德 、 冷天祿 二賊為正兵,而以 七十五 觀成 所剿之 夔州 賊、 富成 所剿之 保寧 賊,兩路為偏師?!?/p>
(3). 清 代新軍一等兵。
而后
而后 (érhòu) 以后;后來;然后 then;after that 鳴呼!今而后(以后)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濉?袁枚《祭妹文》 如優(yōu)孟搖頭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大家先議一議,而后正式表決必勝
必勝 (bìshèng) 一定獲勝 be sure of victory;will certainly trumph(win)尉繚名句,尉繚子·兵令上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