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陳普《蠶婦辭》:
東鄰采桑婦,西鄰養(yǎng)蠶女,年年役役為蠶苦。
桐花如雪麥如云,鳴鳩醉椹叫{1*1}春雨。
踏踏登竹梯,山煙鎖春樹。
不管烏臺濕紅霧,妾家有夫事犁鋤,妾家有子尚啼饑。
春蠶滿筐尚望葉,兒啼索食夫已歸。
前年養(yǎng)蠶不熟葉,私債未眉暗蹙。
去年養(yǎng)蠶絲已空,打門又被官稅促。
今年蠶嫁嫁小姑,催妝要作紅羅襦。
妾身依舊只裾布,寒燈補破聊庇軀。
蠶兮蠶兮汝知否,安得繭成大如斗。
妾生恨不逢成周,治世春風(fēng)桑五畝。
注釋參考
今年
今年 (jīnnián) 指現(xiàn)在的這一年 this year小姑
[husband’s younger sister;husband's younger sister] 丈夫的妹妹
卻與小姑別。——《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小姑始扶床
小姑如我長
小姑前年嫁彭郎。——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詳細解釋(1).稱丈夫之妹?!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qū)遣,小姑如我長?!?唐 王建 《新嫁娘詞》:“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薄都t樓夢》第四回:“﹝ 李紈 ﹞惟知侍親養(yǎng)子,閒時陪侍小姑等針黹誦讀而已?!?/p>
(2).少女。古樂府《青溪小姑曲》:“開門白水,側(cè)近橋梁。小姑所居,獨處無郎。” 唐 溫庭筠 《蘭塘詞》詩:“小姑晚歸紅妝淺,鏡里芙蓉照水鮮。”
(3).小女巫;小道姑。 宋 陸游 《賽神曲》:“緑袍槐簡立老巫,紅衫繡裙舞小姑……老巫前致詞,小姑抱酒壺?!?明 湯顯祖 《牡丹亭·婚走》:“長生會, 蓮花觀 里一箇小姑來?!?/p>
(4). 小孤山 的別稱。在今 江西 彭澤縣 北。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江 南有大、小 孤山 ……俚俗轉(zhuǎn)孤為姑。江側(cè)有一石磯,謂之 澎浪磯 ,遂轉(zhuǎn)為 彭郎磯 云。 彭郎 者,小姑壻也。” 宋 蘇軾 《李思訓(xùn)畫<長江絕島圖>》詩:“舟中賈客莫漫狂, 小姑 前年嫁 彭郎 。” 清 王士禛 《送彭十羨門游粵》詩:“ 大姑 彎彎眉黛長, 小姑 窈窕宮亭妝,三日 潯陽 風(fēng)信到,雙姑早晚嫁 彭郎 ?!?/p>
催妝
見“ 催粧 ”。
亦作“ 催妝 ”。舊俗新婦出嫁,必多次催促,始梳妝啟行?;蛑^此為古代掠奪婚姻的遺跡。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禮異》謂 北朝 婚禮,夫家領(lǐng)人挾車至女家,高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上車始止。 宋 時其禮儀又不同。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娶婦》:“凡娶媳婦……先一日,或是日早,下催粧冠帔花粉,女家回公裳花幞頭之類。”文人則因此俗有催妝詩詞。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廷獻》:“飛仙幸許效鶼鶼,走馬催妝彩筆拈?!?清 孔尚任 《桃花扇·傳歌》:“纏頭擲錦,攜手傾杯;催粧艷句,迎婚油壁。”參見“ 催妝詩 ”。
羅襦
(1).綢制短衣。《史記·滑稽列傳》:“羅襦襟解,微聞薌澤?!?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 清 黃遵憲 《拜曾祖母墓》詩:“頭上盤云髻,耳后明月璫,紅裙絳羅襦,事事女兒妝。”
(2).細密的網(wǎng)。《周禮·夏官·羅氏》:“羅氏:掌羅烏鳥。蠟則作羅襦。” 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襦,細密之羅。襦讀為繻。”
陳普名句,蠶婦辭名句。注釋由系統(tǒng)生成,僅供參考